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中韩浪漫喜剧之比较
作者: 孔俊娟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浪漫喜剧   特征分析  
描述: 韩国电影是以青春亮丽的浪漫喜剧片为旗帜跃身亚洲影坛乃至世界影坛的,主要反映年轻人生活并主要面向年轻观影群体的浪漫喜剧片在韩国电影中也占据着绝大多数,中国也有不少韩国浪漫喜剧片的拥趸者。另一方面,中国和韩国在地理上一衣带水,在文化上属同源,究竟中国有没有浪漫喜剧片,其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主要特征又如何,进而如何与韩国浪漫喜剧片形成比较,本文主要解决这样一系列问题。 韩国浪漫喜剧片肇始于1992年金义硕导演的《结婚的故事》,该影片的播映大获成功,在韩国影坛掀起浪漫喜剧片的热潮。十几年来,浪漫
犹太女性主义的性别与上帝观(Gender and God)
作者: 张晓宁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上帝   女性主义   性别  
描述: 自母系氏族社会之后,女性便“消失”在了历史的记忆长河中,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极少甚至听不到女性的声音;又或者按照波伏瓦的说法:女性以具有“第二性别”特征的“女人”身份诞生了,历史中的女性形象往往是作为遵循或违背父系社会规范的典型出现的。就是当代轰轰烈烈的女权、女性主义(Feminism)运动也无法脱离这一命运。这并不代表女人像男人的一根肋骨一样,怎么样也摆脱不了男性的桎梏,而是女性勇于正视自己的地位,并努力争取与形成这种地位的势力抗争,无论这一势力是有形的团体还是无形的意识。实质上她们不仅是与男性抗争也是与
重构黑人女性主体
作者: 陆晓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   黑人女性主义   托妮·莫里森  
描述: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1931—)是199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她把写作视为一种思考方式,致力于描绘黑人文化价值的失落、黑人对自我的寻找以及对文化之根的追觅。莫里森的创作结合西方传统文学因素与黑人民族文学特色,以其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写活了美国黑人生活。 莫里森坚持自称“黑人女性作家”,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重担:以现代艺术和人性的光芒实现对黑人妇女这一双重弱势群体的关照,为她们的心灵修史。她的作品往往从美国黑人妇女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题
贾平凹小说创作论
作者: 薛忠文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商州   儒道文化   贾平凹   审美效应   西京   传统文化  
描述: 综观贾平凹的全部创作,小说无疑是最重要、最突出的部分.他早期的短、中篇小说创作,不仅人物形象美,心灵境界美,而且结构美、叙述美.他笔下各式各样的女性形象,眉目传情、美艳生动;他笔下的男人,以静制动、淳厚痴情.他曾旗帜鲜明的宣布要"以中国传统美的方法,真实地表
花魂诗魄女儿心
作者: 王海燕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代小说   红楼梦   林黛玉  
描述: 林黛玉是《红楼梦》第一女主角,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动人的女性形象。曹雪芹将诗性文化的内美外秀、追求生命自由本性的诗性精神熔铸到林黛玉这一女性形象之中,将她塑造成一个“情种”、得自然之真的诗人,展现了她丰富的感性生命形式,揭示了她在主体意识支配下深挚滚烫的生活热情,高雅洁净的... >> 详细
在隐忍与抗争的背后——看柔石小说中女性的价值取向
作者: 李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柔石   行为方式   价值取向   女性  
描述: 柔石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重要作家。在他30年的短暂生命中,在五六年的创作时间里,为我们奉献了《为奴隶的母亲》、《二月》等小说以及若干诗歌和剧作。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柔石深切关注个人的命运和个体在现实重重围击下的困境,把同情悲悯的目光投向了受封建思想和个性解放思想影响的女性。小说中主要塑造了受侮辱、受损害的女性形象和觉醒的、寻求解放的女性形象。通过对这两类女性形象行为方式的描写,揭示了她们的生存状况,展现了她们的价值取向。本文结合柔石的生活学习经历分析其小说中的两类女性形象,阐释其
《典范与模仿:清末民初女传教士与本地女信徒对比研究(1877-1922)》
作者: 杨秀丽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传教士   妇女性别意识   基督教   圣经妇女   妇女性别空间  
描述: 本文主要藉由传教士主流刊物《教务杂志》(The Chinese Recorder)中登载的女传教士传记,以及1877、1890、1907年三次基督教传教士大会纪录为主要材料,考察1877-1922年之间在华女传教士的传教生活经历,以及给中国人带来的影响。文章尝试以十九世纪流行于美国社会的妇女性别意识和妇女性别空间概念为切入点,集中讨论这一时期的在华女传教士在她们的传教事业中,向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妇女展现了怎样的女性形象、性别意识。在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过程中是否也建立了自己的性别空间,这种性别空间概念给中国妇
流动的河和不动的海——铁凝中短篇小说文体论
作者: 李同巧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体   诗性叙事   人文关怀   铁凝  
描述: 在当代的文学创作中,中短篇小说是极为重要的部分,作为“形式即内容”的文体在文学创作中也越来越受重视。本文试以铁凝的中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她的不同作品,说明铁凝作品特异的文体风格。作为一个无法简单归类的作家,她的叙事、结构、语言和人物都在文学史中有着独特的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对铁凝中短篇小说的综合论述,揭示其独特之处,进而观照其文本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以及在这背后的人性追寻。其中,铁凝对人性的透视和深入、智慧并深刻的人文情怀叙事和诗意化的语言风格是本文考察的重点。笔者以对她文体的多种透视展开论述,从叙事、
关于玉鬘的故事――以“玉鬘十卷”为中心
作者: 王栋华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个父亲   心理活动的变化   社会现实   独特的美好品质  
描述: 《源氏物语》创作于公元一千年左右,被视为日本古典文学的最高峰。这部长篇小说由五十四卷构成,生动刻画了四代天皇、七十四年间的四百多位不同人物形象。毋庸置疑,故事的主人公自然是光源氏,但它描述的并不只是源氏的故事。书中,个性鲜明的女性陆续出场,在与源氏的交往中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莫如说,《源氏物语》是一部以源氏为线索,成功地塑造了诸多女性形象的女性小说。在数十位主要女性形象中,仅次于紫上的第二女主人公玉鬘,以其传奇的身世和独特的美好品质尤为耀眼夺目。目前,已有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玉鬘进行了研究,指出玉鬘的原
犹太女性主义的性别与上帝观
作者: 张晓宁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上帝   女性主义   性别  
描述: 自母系氏族社会之后,女性便“消失”在了历史的记忆长河中,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极少甚至听不到女性的声音;又或者按照波伏瓦的说法:女性以具有“第二性别”特征的“女人”身份诞生了,历史中的女性形象往往是作为遵循或违背父系社会规范的典型出现的。就是当代轰轰烈烈的女权、女性主义(Feminism)运动也无法脱离这一命运。这并不代表女人像男人的一根肋骨一样,怎么样也摆脱不了男性的桎梏,而是女性勇于正视自己的地位,并努力争取与形成这种地位的势力抗争,无论这一势力是有形的团体还是无形的意识。实质上她们不仅是与男性抗争也是与
< 1 2 3 ... 12 13 14 ... 23 24 2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