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对妇女组织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理性思考
作者: 唐娅辉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扶贫工作   对策   问题   妇女组织  
描述: 消灭贫困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话题.中国的妇女组织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热情和精力,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妇女组织在扶贫开发中面临的问题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因此,妇女组织在扶贫工作中必须实现观念、方式、机制、载体的转变.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从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看其对女性生存状态的体验与认识
作者: 潘志英   来源: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私   人生关怀   生存体验   苍凉   乱世   男性中心   情感本能  
描述: 通过对张爱玲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较全面的分类剖析,特别是通过对这些女性生存及婚姻现状的剖析,探索张爱玲对女性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的体验和认识:不自主、困窘、难堪、苍凉。并通过张爱玲自己的著述对此加以印证,从而探索张爱玲小说的成就及其局限性。
维吾尔语中的传统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骆惠珍   来源: 昌吉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形象   维吾尔语  
描述: 女性在生产关系中失去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后,便退缩到家庭的狭小空间里,并在社会强大的外部压力之下铸就成了女性极难克服的柔顺、屈从的依附心理,并代代相传,深深积淀于女性心里,成为“集体无意识”。在此种文化背景下,铸就了一种女性形象,且积淀在语言中。
“影“之谜:对布莱克的女性评论研究
作者: 刘朝晖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威廉·   布莱克   英国   文学研究   女性主义  
描述: 作为一个激进诗人,布莱克的许多观点都极具革命性和进步性。他的妇女观是否也具此种特征?批评家们莫衷一是,尚无定论。本文应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从分析布莱克的前、中、后期的代表性诗作中的女性形象入手,试图阐明布莱克的妇女观,并分析该观点形成的缘由。
“影”之谜:对布莱克的女性主义研究
作者: 刘朝晖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威廉·布莱克   妇女观   女性主义  
描述: 作为一个激进诗人 ,布莱克的许多观点都极具革命性和进步性。他的妇女观是否也具此种特征 ?批评家们莫衷一是 ,尚无定论。本文应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 ,从分析布莱克的前、中、后期的代表性诗作中的女性形象入手 ,试图阐明布莱克的妇女观 ,并分析该观点形成的缘由
女性题材电影多彩细腻传情
作者: 晨曦   来源: 当代电视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追封   贞德   女性题材   圣女   宗教神话  
描述: 最近,西方影坛以女性为题材的电影颇多,如《圣女贞德》、《缪斯女神》、《双重阴谋》、《关于我妈妈》和《弦动我心》,从不同方面展现女性形象的风采,各具特色,同时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考的空间和启示。《圣女贞德》:回归真实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执导的《圣女贞德》值得一提。圣女贞德这个生前被教会视为异端,死后500年被教廷追封为圣女的人物,原是一位目不识丁的农村女子,她在军事和宗教方面的知识都有限,但出于对信仰的狂热,自称得到神灵的启示,按照上天的旨意行事,不遗余力为国家作战,而名噪一时,成为民族英雄和救世主。贝松并没有把
试论电视传播中的女性主义视角
作者: 安克娴   来源: 视听界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谈话类节目   电视作品   电视新闻   电视从业人员   广电系统   女性主义视角   电视传播   媒体工作   专业频道   电视剧创作  
描述: 二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电视经历了巨大变革,其对女性的表现发生了许多新变化。电视新闻对女性的报道大大增强,一些电视台还开办了女性专栏、女性谈话类节目。1999年3月,长沙广电局推出“中国境内首家以女性命名的专业频道——长沙电视女性频道”。电视剧、广告也以艺术的形式更多地表现现代社会中的女性形象。尤为重要的是,新时期的电视媒介话语开始表达一种女性的声音,女性的人格、价值、尊严得到尊重。
谈谈《生死场》里挣扎着的女性群体
作者: 殷路辛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群体   生育权   劳动妇女   生存权   中国现代文学   生死场   萧红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以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审视现代社会中女性的沉沦和挣扎的,应特别推出冰心、丁玲和萧红。冰心笔下的“淑女型”女性形象,“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冰心《诗的女神》)。丁玲笔下的“叛逆型”女性形象则无一例外是那些心灵上负着苦闷的创伤的年轻的绝叫者。萧红笔下的“挣扎型”女性形象则是“负着时代和社会最深沉的灾难,在‘生死场’上呼喊着人生、诅咒着人生的劳动妇女。”(陆文采《冰心、丁玲、萧红与女性文学》,《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11期,第99
论《聊斋志异》中女性独立的爱情意识
作者: 王丽华   来源: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独立   聊斋志异   爱情意识  
描述: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 ,这些妇女不论以什么形象出现 ,都使读者感到清新、鲜活 ,她们以独立的爱情意识向封建礼教挑战 ,成为封建礼教的叛逆。本文通过《聊斋》中女性选择对象的标准 ,追求爱情不重结果 ,以及她们不甘于被奴役的地位的论述 ,揭示了《聊斋》女性独立的爱情意识 ,展示了她们新的思想和新的气魄
德国妇女运动的历史与现状
作者: 陈其逊   来源: 德国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   运动起源   妇女运动   现状   德国   妇女政策  
描述: 20 0 0年 1月欧洲法院裁定 ,联邦德国有关禁止妇女使用武器直接参加军事作战的法律违背了欧洲联盟的男女平等的原则。此案是因一名德国妇女要求加入联邦军作战部队遭拒绝而引起的。欧洲法院的裁决使得德国
< 1 2 3 ... 12 13 14 ... 54 55 5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