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女性形象在CG插画中的多元化运用
作者: 顾静怡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CG   多元化   女性形象   影响力  
描述: 商业化时代来临,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插画的发展,计算机的发明,加上二维三维等图形软件的开发,使画师们可以创作更复杂的插画设计,多元化的技术手法让插画超越了传统插画的概念,本文所探讨的女性形象插画乃是进过计算机处理而成的绘画,简称CG (Computer Graphics“电脑图形”英文缩写),意为数码图形的意思。由于其应用范围之广泛,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可观的视觉艺术经济产业。
清代男性文人的女性文学观念研究:以清人诗话、词话为中心
作者: 李慧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词话   清代   诗话   女性文学观念   女性诗词   男性文人  
描述: 清人诗话、词话对女性诗词较为关注,本文首先将所能见到的清代男性文人所写之诗话、词话中有关女性诗词评论的相关文献材料进行系统的梳理,为下文的分析阐释打下文献基础。 然后通过对相关文献材料的分析,找出清代男性文人对于女性诗词认识的共同点。在评论女性作者时,德与才是其衡量的两大标准,“德”依然是首位,“才”也受到重视,形成了“德才并重”的衡量标准。在论作品时,他们认为在思想内容上发情止义、怨而不怒,在风格上婉约的作品为“闺中本色”,这些是女性诗词的重要特点;阅读女性诗词时,他们更倾向“无脂粉气”的具有“清”的
我国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关爱女孩行动研究
作者: 姜铭凤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关爱女孩行动   出生性别比   社会性别主流化  
描述: 我国自198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呈现出持续升高的态势和一系列特征,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严重的社会性问题。我国以往的计划生育及治理措施无法应对这种挑战,不能有效解决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导致出生性别比偏高原因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必须要通过促进社会性别平等,改变中国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的文化原因和现实基础,而关爱女孩行动就是这种理念的体现。2003年3月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正式开始在我国开展关爱女孩行动。 关爱女孩行动在我国刚刚开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模式,迫切需要有深入的理论
属下能说话吗?--《灶神之妻》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江玉梅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创作   谭恩美   《灶神之妻》   主题思想   美国华裔作家   人物形象  
描述: 谭恩美是著名的美国华裔小说家,她的成名作《喜福会》在1989年问世以来,获得多个奖项,好评如潮。1991年,她又推出了第二部小说《灶神之妻》,该书又一次轰动美国文坛,获得美国评论界和大众读者的欢迎,并进一步确立了谭恩美在美国主流文学界的地位。本文将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灶神之妻》,指出第一代华裔妇女温妮在美国主流文化中长期处于“属下阶层”,受父权制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无力为自己说话。而作为新一代华裔妇女的知识分子谭恩美有责任在主流文化中寻回被掩盖的声音,为她们发声。 这篇论文主要包括五部分,其中包
论《人民画报》(1950-2014)封面女性形象的建构
作者: 闫汇芳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民画报》   封面   女性形象  
描述: 国家媒体肩负的是国家对内和对外宣传服务的使命,封面对杂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如何选择封面图片上,人民画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徐步曾说:“《人民画报》选择封面图片有三个标准:一是亮丽夺目,二是耐人寻味,三是与众不同。这个标准既讲形式,又重内涵,且追求差异。”那么,作为国家媒体的《人民画报》是注重市场效益,严格按照“封面决定论”来选择封面女郎,还是注重主旋律、主流价值观的宣传,有意识地选择女性图片当封面呢?本文以《人民画报》自创刊以来至今(1950-2014)的封面女性人物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作为国家画报的《人民画
追寻心灵的自由:解读伊迪丝·华顿《欢乐之家》中的女性“逃离意识”
作者: 吴洁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欢乐之家》   自我   逃离  
描述: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 1862-1937)是美国文坛一位著名的女性作家。1905年伊迪丝·华顿出版了她的成名作——长篇小说《欢乐之家》(The House of Mirth),它的问世奠定了华顿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出发,对该小说中的“逃离”的主题进行探讨。《欢乐之家》中,美丽聪慧的女主人公莉莉试图利用自己的美貌换取一段富有的婚姻,以此成为“欢乐之家”的一员,过上奢华的物质生活。可是令人惊讶的是,在追求与有钱男人的婚姻的过程中,莉莉却常
圆地文子笔下的女性形象:以《夺朱记——三部作》《饥饿岁月》《女人的路》《妖》《面》为例
作者: 陆颖博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圆地文子的投影   巫女   内心要素   天使  
描述: 圆地文子笔下的女性形象:以《夺朱记——三部作》《饥饿岁月》《女人的路》《妖》《面》为例
走出族裔性创作篱笆:新一代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从邝丽莎和张岚的创作谈起
作者: 李悦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性   美国华裔女性小说   90年代后  
描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发展势头锐不可挡。浓厚的族裔意识和权利诉求,已经成为这—文学的显著特征。肇始至八十年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在创作上呈现出浓厚的文化、政治色彩。族裔的身份和政治性主题几乎是所有这一时期的华裔女性作家的共同诉求。长期以来,在对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研究和批评中,文化民族性和族裔政治性方面的分析占据了研究的主导地位,而该文学创作的个性化意识和审美艺术研究则相对薄弱。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前10年,美国华裔女性文学进入了一个更加繁荣的阶段,新
古典文学作品中淑女与神女两类形象分析
作者: 程芳萍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典文学作品   楚辞   《诗经》   女性形象  
描述: 古典文学作品中淑女与神女两类形象分析
女性意识的觉醒—《不可儿戏》的女性人物分析
作者: 陈佳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奥斯卡?王尔德   妇女形象   《不可儿戏》   女性人物分析  
描述: 女性意识的觉醒—《不可儿戏》的女性人物分析
< 1 2 3 ... 12 13 14 ... 21 22 2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