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96 条
-
我国电视剧女性形象塑造的研究
-
作者:
曲少枫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
电视剧
第二性
-
描述:
我国电视剧女性形象塑造的研究
-
江户时期町人阶层妇女的日常生活
-
作者:
郭晓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町人阶层妇女
町人
日常生活
衣食住行
-
描述:
德川家康定都江户,建立德川幕府。江户时期是日本历史由中世向近代的转型时期,其一开始便显示出浓郁的封建社会解体的征兆。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士农工商身份等级制度:武士的义务是为国家效忠,享受政府的俸禄,不得从事生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为国家缴纳年贡;町人是为武士的日常生活服务而存在的。每个等级都有自己的职责,不得从事其他等级的职业。这样,町人阶层有了经商的特许权,并且由于生产与消费分离,庞大的武士团体成为了社会的寄生阶层,这些都在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处于四民之末的町人阶层,这个最卑微的社会阶层,随着商品
-
论勒克莱齐奥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变化
-
作者:
刘正丽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迷茫探寻
自我成长
成熟蜕变
女性人物
-
描述:
让·马里·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是法国作家,当代法国文坛在世的文学巨匠之一。2008年他因“一个集背叛,诗意冒险和感性迷狂于一身的作家,探寻文明支配下的边缘人性”而荣获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文字简洁优美,修辞遣句恰当规范。因此,很多作品被当做学习法语的模范教材使用。不仅如此,勒克莱齐奥的作品充满了异域风情,而且多以欧美主流文明除外的“非主流”文明、社会底层的边缘小人物及少数裔的妇女与儿童的生活与命运为创作题材。大多作品笔酣墨饱,淋漓尽致得抒发着他对这些身处社会边缘的小人物命运的怜悯之情。纵观其众多作品
-
芥川龙之介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王睿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认知
知识分子
女性地位
态度
-
描述: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的代表作家,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短篇小说巨匠。从22岁初登文坛到35岁自杀,芥川的创作生涯只有13年,但是在这短暂的13年中,他娴熟地驾驭了各种体裁,在小说、小品、诗歌、随笔、游记、评论等多个领域上成就斐然。评论家加藤周一在《日本文学史序说》里对芥川龙之介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如果说19世纪20年代的‘大正民主’理论上的代表者是吉野作造①的话,那么文坛的理论上的代表者就是芥川龙之介”。然而,芥川龙之介短暂的一生都笼罩在悲观厌世、消极的情绪之中,最后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他的人生从
-
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所蕴涵的追求母题
-
作者:
李婷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追求母题
两个阶段
女性形象
-
描述: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20世纪诗坛的领军人物,爱尔兰阿贝剧院的创始人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常年在诗歌领域进行创作和创新,在诸如后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等多个领域取得的傲人的成就。其诗歌风格多变,由早期的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到后期的杂糅象征与玄学结合。因其曾从事神学及玄学的研究,并受印度宗教影响,诗歌到后期多以表现象征和对世界内涵本源的探讨。面具理论与螺旋理论成为叶芝有代表性的哲学成就。一直以来,叶芝都是爱尔兰诗歌与戏剧界的代表人物,尤其对推动20
-
丁玲小说文本中女性意识的发现与消逝
-
作者:
张立颖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叙事
小说艺术
女性文学
-
描述:
丁玲小说文本中女性意识的发现与消逝
-
歌剧《游吟诗人》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及演唱特点的研究
-
作者:
金雷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威尔第
女性人物形象
游吟诗人
-
描述:
伟大的歌剧大师威尔弟是继罗西尼、贝利尼、多尼采蒂之后,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的歌剧发展了意大利传统歌唱艺术,将音乐和戏剧性紧密结合,提高并丰富了歌剧的戏剧表现能力,同时在他所奉行的“人性戏剧”的理念中,追求人性的内心感悟和主观的生活体验。歌剧《游吟诗人》是其三大杰作之一,被认为是威尔第歌剧中剧情最曲折复杂,情感冲突和矛盾最为强烈的一部。威尔第把音乐和戏剧紧密结合,准确地把握了戏剧发展和人物情感发展。他善于运用铺垫、渲染的手法营造歌剧人物情感上的戏剧性高潮。 本文是以歌剧美学的角度,对剧中女性人物
-
美国爵士时代女性生活在菲茨杰拉德长篇小说中的呈现
-
作者:
王一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社会风尚
价值意义
长篇小说
女性
-
描述:
菲茨杰拉德引领的爵士时代离我们已然有近百年的时间,回首人才辈出的二十世纪美国文坛,无论从文学还是社会风尚来看,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繁荣时代。直到今天,菲茨杰拉德仍以他作品的真实深刻影响着后辈文学家和广大读者。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经久传世,就是因为读者们从他的作品中不但能够欣赏到其诗情画意的文字描写,更能够切实感受到爵士时代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对今天仍存在着不可小觑的思考价值。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由菲茨杰拉德引领的时代和主题,即一战过后带来的虚假繁荣——挥金如土的爵士时代,菲茨杰
-
一群孤独的自我追寻者:尤多拉·韦尔蒂笔下的几个女性形象
-
作者:
李洁平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一群孤独的自我追寻者:尤多拉·韦尔蒂笔下的几个女性形象
-
歌剧《悲怆的黎明》女性人物角色分析
-
作者:
尹明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悲怆的黎明
歌剧
女性人物角色
-
描述:
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它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中国民族歌剧是借助西洋歌剧形式并且融合了中国本土文化而形成的,自20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不断显现出更加独立、完整的艺术特质。在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迅猛发展势头下,文艺界的发展也毫不示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美好局面,可亲可佩的音乐家们和曲作家们呕心沥血地创作了大量的、新型的、精美的中国民族歌剧。一部抒情悲剧风格的民族歌剧《悲怆的黎明》是最近十多年影响较为深远,传播力度之大的优秀作品之一。这部歌剧的
<
1
2
3
...
12
13
14
...
18
19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