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女性形象的重塑和食色欲望的张扬:莫言小说创作浅论
作者: 孙晓娉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莫言     小说    
描述: 莫言是当代文坛一个标志性的作家。20多年笔耕不辍,一直站在文学创作前沿的他,以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力,不断求新求变的文体,独特生动、寓意深远的文字,成为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个重要标志。与生活中的平实、淡然不同,莫言对于自己的小说创作十分苛刻。《红高粱家族》在正文之前有这样一段题记:“谨以此书召唤那些游荡在我的故乡无边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我是你们的不肖子孙,我愿扒出我的被酱油腌透了的心,切碎,放在三个碗里,摆在高粱地里。伏惟尚飨!尚飨!”可见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写作的虔诚心态。本文从女性形象的重塑
二十世纪女性文学中的“上海书写”——以张爱玲、王安忆、卫慧为例
作者: 刘秀芳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时间   “上海书写”   日常生活   “上海书写”的美学  
描述: 文学成功的“上海书写”中,有三位作为阶段性代表的人物:张爱玲、王安忆、卫慧。这三位性的小说,创作背景多为上海,笔下的
九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及其女性主义文化策略
作者: 韦丽华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描述: 九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及其女性主义文化策略
塑造与突围: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赵丹燕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视觉文化   女性艺术   自我重塑   突围   女性形象  
描述: 在“文化转向”的呼声中,视觉文化研究的兴起是一个颇为值得关注的趋向,作为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层面,视觉文化的种种现象正在进入我们的视野,引起理论思考和学理性的探讨。从逻辑层面上说,视觉文化是一种图像的文化,它的相对概念是言语和文字的文化;从历史层面上看,视觉文化与社会文明以及人类传媒技术的历史演变关系密切。我们进入视觉文化研究领域便不难发现,看是一种异常复杂的文化行为。对种种看的行为和类型进行深入、细致的归类和分析,揭露其中所蕴含的复杂“社会意义”,便是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在21世纪这个备受关注的“她世
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孙艳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中心意识   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   女性形象  
描述: 2009年,恰逢新中国建立60周年,有关中国革命史和当代史的叙事的影视作品大量涌现,中国社会掀起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所谓“红色经典”热潮之后的更大一轮的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热潮。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规限之内讲述既定的历史题材,它们承担了将刚刚过去的“革命历史”经典化的功能,通过对于革命起源、英雄传奇和终极承诺的讲述,来维系当代人的大希望与大恐惧,证明当代现实的合理性,通过全国范围内的讲述与阅读实践,建构国人在这通过革命所建立的新秩序中的主体意识。这些作品的主题,在于肯定以革命
通过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看其爱情婚姻观的嬗变
作者: 徐翔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哈代   模式   爱情婚姻观   嬗变   女性形象  
描述: 托马斯·哈代 (1840-1928) 是独特的。尽管他的职业生涯是从一名建筑师开始的,他却获得并保持了作为一名诗人和作家的双重声誉。虽然他在一个穷乡僻壤出生、成长,并度过了人生的大部分时光,他的小说和诗歌却被全世界的人们所熟知和喜爱。年轻时的哈代想做一名牧师,然而当他去世时,他却以其宿命的观点和不可知论者的身份为人知晓。他曾渴望到一流的大学接受教育,尽管热望未果,现在他却成为被世人研究最多的作家之一。他把对古朴过去的怀旧情感与人世间的哲学观点相结合,从而展示给我们独特的洞察人性的眼光。他一生用了七十多年的
最是那一抹“姹紫嫣红”
作者: 王媛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形象   电视剧   海岩  
描述: 海岩电视剧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而最令人推崇的则是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一是,形成了仪态万千的“岩女郎”。首先,塑造的青年女性形象性格迥异,众多精彩纷呈的经典女性个性鲜明,性格独特。只要有一份独特个性,就有有一种独有姿态。女主角始终给人以淡雅的享受,让岩剧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存在,让我们的视听世界因她们而精彩。第二,对女性心路历程的挖掘深刻而独到。以新颖的女性叙事视角使女性的心路历程得到了更深层次的透视,女性意识的悲剧性也得到了强调和深化。第三,后现代女性主义对海岩塑造不同女性形象影响颇深。在
越境者的悲情之旅
作者: 闫宁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越境者   叙述学   悲情之旅   金庸   女性形象  
描述: “金学”的研究中,关于女性的研究一直是个薄弱点。本论文选择了阿紫、李莫愁、裘千尺、何红药、梅芳姑等女性作为代表,具体分析金庸小说中对越境女性的独特形象叙述。在塑造这些异类女性形象的时候,金庸将笔触深入到女性人物的内心深处,把女性经验设置为叙述的焦点,颇具原创性地推出一系列新武侠女性形象。越境女性是一群具有现代品质的侠女形象,跳出了以往中国小说中女性形象与道德教化、男权视点相纠缠的俗套陈规,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论文着手从叙述学和悲剧意蕴两个角度对此类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和深层挖潜,希翼能够收获颇有意义的成果,
塑造和谐人格—《啊,拓荒者!》中亚历山德拉中的“双性同体”体现
作者: 李雪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特质   女性特质   《啊   双性同体   和谐   拓荒者!》  
描述: 薇拉·凯瑟是20世纪前半叶美国著名女作家,以擅长描绘美国西部的边疆生活而闻名。《啊,拓荒者!》是凯瑟第一部成熟的边疆小说,也是奠定其文学地位的经典之作。一反某些传统文学作品中软弱及依赖性强的女性形象,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独立自主,坚强刚毅,事业成功,具备了大量优秀的男性品质。然而这部小说并不仅仅是一曲歌颂女主人公不屈不挠的拓荒精神的赞歌,更是一部女主人公不懈追求完美和谐人格的成长记录。本论文将运用“双性同体”理论分析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探讨女主人公伴随拓荒过程对自身女性身份的探索以及最终实现男性特质和女性特
从陈染、林白到卫慧、棉棉
作者: 李金荣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90年代   叙事模式   价值评估   新生代女性小说   情感价值  
描述: 新生代女性小说创作及其批评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的重要文学现象,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生于60年代的一批女性作家和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生于70年代的一批女性作家,在西方女性主义和女性文学的影响下,高举性别旗帜,用独特的女性话语描写女性心理与生活体验,在文本中凸显女性意识,对传统男性中心文学进行解构和颠覆。无论是文本所寄托的情感价值还是女作家所运用的独特叙事方式,从“私语小说”到“身体书写”,90年代新生代女性小说在不断前行中实现着反抗男权中心文化的女性意识的衍化和嬗变,但也包含着偏狭。本文力图从文学、心
< 1 2 3 ... 11 12 13 ... 17 18 1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