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667 条
-
以召唤结构理论解读海明威眼中女性的爱与哀愁
-
作者:
任雪莲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雨里的猫》
召唤结构
海明威
-
描述:
相对于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他对女性人物的刻画似乎轻描淡写,甚至有些研究者认为他有轻视女性的倾向。然而,这恰是作家女性意识的一种反映。他的早期小说《雨里的猫》就是以女性视角展开的。文本中的背景设计、言语策略和意蕴层面都给读者留下充分的艺术空白点,从而激发、鼓励读者进行积极的填充。读者对文本的阅读和"再创造"的过程即是逐渐理解海明威对"迷惘的一代"女性生存状态的认知过程。
-
新旧交替中女性主体意识的产生:以话剧《立秋》中的马瑶琴为例
-
作者:
康静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剧《立秋》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悲剧命运
-
描述:
话剧<立秋>是"2005-2006年度中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之一.我们在关注百年晋商的命运的同时,注意到<立秋>中的女性在家庭,甚至在男性的事业上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山西大院内部,以女性主义批评为视点,来关注处在男性文化中心的女性的生存状态时,不难发现女性主体意识的残缺是造成<立秋>中女性人物悲剧命运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
《孟祥英翻身》与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乡村妇女的解放
-
作者:
王荣花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孟祥英翻身》
太行山
妇女解放
社会化
-
描述: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实行妇女解放政策,极大地提高了本地区乡村妇女的社会地位,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孟祥英翻身》记录了孟祥英从平凡到英雄,从受气的媳妇到成为抗日时期妇女运动的一面旗帜的历程,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乡村妇女社会化的过程,歌颂了我们党在根据地进行解放妇女这一带有全民性质的社会变革的伟大成就。
-
中国近代早期女性文学史初探:以梁乙真为中心
-
作者:
崔琇景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史
《中国妇女文学史纲》
梁乙真
《清代妇女文学史》
-
描述:
本文以梁乙真的女性文学史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中国近代早期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的特点及其时代意义.梁乙真的<清代妇女文学史>和<中国妇女文学史纲>两部文学史具有较为为完整的结构叙述体系,而它们都基于"史料主义"进行叙述.虽然存在一些问题,梁乙真将女性的文学行为及作品视为一个"独立"的批评对象,这是最值得关注的遗产.
-
穿行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当前女性家族小说创作的回顾与分析
-
作者:
潘晓生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女关系
历史
女性成长
女性家族小说
-
描述:
从历史文化时空中对当今的女性家族小说创作进行探索,将作品中描写的那些隐秘的、为人们所忽略的、甚至有意遮盖的生活内容的意义揭示出来,发掘出它们试图寻找的女性历史的真相,有助于深化对当今女性文学的认识。从女性的角度重新解读历史,可以充分认识作品所展示的女性成长史中包含的深刻的社会生活内容。
-
艾米莉·迪金森与李清照:女性意识的比较
-
作者:
汪景峰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艾米莉·迪金森
李清照
女性意识
-
描述:
同为生活在男权社会里的女性文学创作者,艾米莉·迪金森和李清照在女性意识上都曾表现出对女性力的肯定。但作为女性,两者对爱情表达方式和婚姻观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结合二人生活的社会背景和她们创作的诗歌/词,对她们的女性意识进行了比较研究。
-
《飘》对当代女性的启示:《飘》中女主人公斯嘉丽和梅拉妮性格特征的分析
-
作者:
陶敏芳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飘》
斯嘉丽
梅拉妮
女性
-
描述:
该文通过对《飘》中两个典型女性人物斯嘉丽和梅拉妮的性格分析,提出了当代女性从中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事业方面学习斯嘉丽的创新意识、能力及自信;家庭生活方面学习梅拉妮对丈夫的信任、尊重及宽容的爱;社交方面学习斯嘉丽的磁性魅力和梅拉妮的人格魅力。
-
国外女性主义杂志扩展其国际视角的经验:以国外几份女性学杂志为例
-
作者:
宓瑞新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验
国际视角
国外女性学杂志
-
描述:
以国外几份女性主义学术杂志为考察对象研究发现,这类杂志在扩展国际视角方面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必要性,它们也在实践中积累了独特的经验和做法,在扩展国际视角方面有其特殊的意义,这对国内女性学研究杂志有所启示。
-
弗洛伊德对中国女性小说的影响
-
作者:
葛阳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分析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在20世纪初进入我国,对中国现代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鲁迅、沈从文、郁达夫、郭沫若等人都不同程度地在创作中表现了环境对人性的压抑。而著名女作家张爱玲所创作的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对这种压抑表现得淋漓尽致。张爱玲对这些悲剧女性形象的创造可以说是受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巨大影响。
-
论《金瓶梅》叙事范式中女性典型形象的生命意蕴
-
作者:
张鹏飞
来源:
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瓶梅》
生命意蕴
市井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金瓶梅》小说叙事摹写了众多女性典型形象,其建构中凸显着明代社会情欲声色的炽烈、欲望描述的露骨和女权意识的膨胀,是在旧的社会规范日趋衰弱而新的社会准则尚未建全这一情况下的刻意彰显,并在某种程度上体认着世人以极端方式弘扬人性、荡涤束缚、追逐功利的精神文化旨归。可以说,明末社会现实生活所注重追求的奢侈淫靡之风与思想文化领域的离经叛道,可谓是契合融通并张扬着女性生命主体抗争意识的日趋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