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647 条
-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沈晓梅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志怪小说
女性形象
鬼神怪异
-
描述:
中国古代小说无疑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因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是把经世致用的功利性放在首位,小说的社会功用就始终未被充分认识,志怪小说作为古小说的主要形式之一,自然也不例外,因此虽然拥有众多的读者,但却未进入正统的文学殿堂,也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犹如中国古典小说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其艺术价值更是有待于人们继续深入地研究和充分地挖掘。虽然对于志怪小说审美价值的研究近年来也终于打破了沉寂,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多泛泛地评论志怪与佛道等宗教的关系,又因为志怪小说有
-
李碧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和历史家国意识
-
作者:
聂焱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历史家国意识
李碧华
女性形象
-
描述: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香港文坛一直被称为“文化沙漠”。而经过70年的酝酿,进入80年代后,香港文学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具有消费文学特征的通俗文学在香港独特的社会现实下产生、发展起来,它的生存和发展适应了竞争激烈、经济高度发展的香港社会现实,是一种有易于读者接受的样式。李碧华就把文学与市场这两种因素恰到好处的结合在一起,努力做到趣味性与适当深度性的结合,她的创作代表了香港文学创作的一个侧面,一种风格,真正实现了“消费的文学”与“文学的消费”的共融共生。本文力图以李碧华的五部长篇小说为切入点,对其
-
林海音小说论:以女性形象分析为中心
-
作者:
王嵘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林海音小说论:以女性形象分析为中心
-
文化认同与九十年代以来女性形象的变迁
-
作者:
廖峻澜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文化认同与九十年代以来女性形象的变迁
-
永恒的“斯芬克斯之谜”—论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年轻女性形象
-
作者:
杨萍萍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福克纳
年轻女性形象
短篇小说
-
描述:
福克纳是公认的20世纪美国文学巨匠,由于他对文学的卓越贡献,被授予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作为美国南方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在创作中大量运用了各种传统的和创新的手法,深刻而全面地探究了美国旧南方败落的根源,也暴露了处在历史性变革中的南方人以及现代人的精神危机。他对于人物心理的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在小说形式和创作手法等方面卓有成效的创新,赢得了广大读者和评论家的高度赞扬。 福克纳一生创作了十九部长篇小说,一百多部短篇小说。虽然其短篇小说不像长篇小说那样受到极度关注,但也蕴含着不朽的艺术价值,而且自从关于他的短篇小说
-
解放潘多拉:贝娄四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和两性关系研究
-
作者:
郑丽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解放潘多拉:贝娄四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和两性关系研究
-
清后期女性文学创作繁荣与《红楼梦》的影响
-
作者:
吴艳玲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后期
《红楼梦》
女性文学创作
-
描述:
清后期女性文学创作繁荣与《红楼梦》的影响
-
台湾女性文学场域中的“家园情结”书写
-
作者:
张杨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园情结
象征意蕴
文化认同
台湾女性文学
-
描述:
“家园情结”是普遍存在于中外文学作品和作家创作过程中的文学母题,是人类经历了漫长进化过程后形成的一种古老的、永恒的情结,本质上它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衍生物。“家园”作为人心灵的归属地,有着极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特别是在人们遭受到挫折、漂泊异乡,处于孤独无依的境地的时候,更会对“家园”产生强烈的向往。这种力量一旦受到压抑(如漂泊、放逐),必然要表现出来,形成一种“情结”。 文化诞生以后,以“家园”借代文化,或者以文化指称“家园”,就成为一种互释关系。以“文化”为内涵的“家园”,从此就跳脱了个体的范畴,积淀
-
从丁玲和陈染看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与出路
-
作者:
江婷婷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醒觉
丁玲
陈染
女性文学
自觉
出路
-
描述:
从丁玲和陈染看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与出路
-
《末路狂花》:死亡作为一种表达
-
作者:
李渝凤
王惠
来源:
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塞尔玛
露易丝
女性解放
疯狂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末路狂花》这个电影文本,剖析其中所再现的与男性中心的叙事话语迥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并通过对片中引人关注的几个问题的探讨,引发对片中所展示的女性的声音、女性的情感、女性的追求以及女性的命运等问题的深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