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667 条
-
凝视中的视觉幻象: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胡田霞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凝视
权力
刻板印象
视觉幻象
女性形象
-
描述:
随着电视的广泛普及,它在大众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而且无可替代。作为电视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电视剧更是人们生活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并且日益成为人们的情感寄托。电视剧包含着许许多多的表现元素,其中之一就是女性。女性可以说是电视剧永恒的表达主题,古往今来,多少经典的屏幕女性形象被深刻地映在观众的脑海,如淳朴善良的传统女性刘慧芳、艰苦创业的章子君及性感妖艳的“万人迷”等,她们现在亦或是将来都会一直活在观众的记忆里,从不曾离去。 本文通过对历年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梳理发现,电视剧中所塑造
-
康格里夫《如此世道》中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陶娟
来源:
北大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康格里夫
两性关系
女性意识
《如此世道》
-
描述:
作为复辟时期喜剧的代表,威廉·康格里夫是运用戏剧对话刻画人物的大师。他笔下的女性人物尤其生动,在戏剧原型的基础之上,赋予女性人物独特的风格,活力与个性,在其代表作《如此世道》中尤为明显。由于复辟时期的喜剧主要以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为题材,描写上层社会的风流放荡生活,游戏的爱情观和金钱为目的的婚姻观,许多批评家便指责这一时期喜剧的不道德,尤其是女性人物的放荡和做作。本论文通过对《如此世道》戏剧文本的细致解读,对女性人物处境的分析、内心世界的探索,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解读女性人物,发现该部作品真切地反映社会现
-
张爱玲与苏童小说中女性审丑形象研究
-
作者:
刘晓晖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苏童
审丑
女性形象
-
描述:
张爱玲和苏童是不同时期不同性别的两位作家,这两位作家对女性做了审丑的想象和描述,着重描写了他们外表光鲜美丽,内心却是阴暗、丑陋的特质。 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由于童年时期父亲的暴虐和不负责任使得张爱玲对男性在社会中的角色产生了质疑,甚至产生了弑父情结。在她的作品中男性是缺席的,男性形象大多是肉体健全但心智残缺或是肉体残疾且唯唯诺诺的形象,他们逃避本该对家庭和妻子儿女所负的责任。张爱玲对笔下女性形象的本质的丑陋性做了一个真实的还原,打破了长期以来以男权话语下完美女性的标准。作为一个女性,张爱玲不
-
试论近现代中国女性服饰形象的重塑
-
作者:
龙玉珠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重女性形象
思想诟病
新旧观念
性别文化
服饰形象
-
描述:
中国近现代是一个文明与蒙昧交织、发展与桎梏并存的时代,虽然“新思想旧道德”仍然充斥着妇女的发展,但在这千古未有的历史变局中,中国女性的主体意识逐渐加强,无论从经济上还是身份角色上以及思想上都开始从家庭的依附中摆脱出来,她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日新月异的个性形象在这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熠熠生辉,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上历史的舞台,此时的中国女性的形象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她们变得美丽了,而且更加赏心悦目了。文化趣味的转变,主体欲求的加强,都直接影响着中国女性的个性形象的塑造。走在时代浪潮前沿的中国女性通过不断的
-
伍尔夫作品中“房中天使”意象的女性主义分析
-
作者:
何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房中天使”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主义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意识流”小说的鼻祖和英国现代散文大师,国内外学者对伍尔夫的研究一度集中于她的文学成就,而对她作品中透露出来的强烈的女权主义思想和她作为女性主义先驱地位的认识都远远不足。而其作品中“房中天使”的意象,则是伍尔夫女性主义倾向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认为,对作为伍尔夫作品中最重要的女性形象“房中天使”的阐释,是理解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关键。本文试图以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和《三个旧金币》等随笔及《到灯塔去》和《达洛卫夫人》等主要小说为基本依据,从伍尔夫作品中“房中天使”意象的文本分析入手
-
“多元调和”:张爱玲翻译的女性主义视角研究
-
作者:
蔡健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元调和
人物刻画与女性形象
译者主体性与女性身份
创造性叛逆与女性经验
-
描述:
中国台湾作家张爱玲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赢得了“传奇”般的声誉。然而,“译者张爱玲”的角色很少出现于中国翻译史的书写。出生于旧上海没落贵族家庭的张爱玲,在中方文化碰撞焦点之地香港接受西洋教育,之后又将余生在大洋彼岸美国度过,这段辗转的人生经历孕育出了张爱玲独特的双重文化视角以及两性观照。相对于西方激进的女性翻译理论,以及中国本土温和的女性主义翻译主张而言,张爱玲的女性主义翻译诗学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面貌:即“多元调和下的女性主义翻译诗学”。以此为立论点并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将宏观上从“译者主体
-
论奥斯丁笔下的中老年女性人物
-
作者:
张丽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
中老年女性人物
反讽
-
描述:
简·奥斯丁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一位杰出的女性作家。她一生创作了六部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与光彩焕发的青年女性相比,中老年女性人物虽然居于次要地位,但同样富有艺术魅力,是奥斯丁小说世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以奥斯丁的六部长篇小说为蓝本,分类论述中老年女性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以及她们在婚姻、才智、教养等方面的不同表现。本文的第二部分,主要从中老年女性人物着手,论述奥斯丁的人物塑造艺术。奥斯丁勇敢地摒弃小说中浪漫夸张的传奇因素,采用了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她在小说中如实描述了19
-
《秀拉》中黑人女性心理初探
-
作者:
张月芳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伤
觉醒
黑人女性
困惑
心理扭曲
-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黑人女性作家。她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1970)建立了她崭新的身份。自从莫里森发表《秀拉》以来,她得到了众多批评家和读者的关注。凭借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叙述技巧,她在美国黑人文学界越来越受欢迎。1993年莫里森幸运地获得诺贝尔奖。尽管小说《秀拉》算不上她最出色的作品,然而也是其成功作品之一。《秀拉》获得了国家图书批评奖。莫里森深入到黑人女性的真实生活中,以其完美的写作技巧展现了黑人女性的心理发展过程。 本论文从贫穷和种族歧视两个角度尝试性地分析小说《秀拉》中几个黑人女性的心理发
-
该死的婊子们:论奥赛罗中女性角色的流动性及其所面临的困境
-
作者:
陈忆绮
来源:
嘉南学报(科技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赛罗
拉岗
憎恨女性
他者的欲望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欲討論在莎士比亞的奧賽羅中,三名女性角色:黛絲苔夢娜、艾蜜麗亞、及畢昂卡所面臨的困境。同樣被指控爲「婊子」,此三名女性角色所表現出的特質及其所被指控的源由其實各有不同。另一方面來說,此三名女性角色也同時揭露了一點:在本劇中,以拉崗的鏡像理論及其對他者與欲望間的關係爲輔,分析女性角色的形象可隨意的被男性所操縱或區解的特性。透過劇中男女角色們錯綜的關係分析,本文將探討莎士比亞所賦予在此三名女性角色身上的曖昧不明的形象,以及女性形象的脆弱與不穩定性。本文還著重於男性角色的憎恨女性心態及其所導致的悲慘結果。最
-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女性主义形态
-
作者:
李进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2期,12500字 ■季进 余夏云 从相当宽泛的意义上来使用“女性主义”概念,大致包括“作为研究对象的女性”、“作为研究方法的女性”及“作为研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