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林黛玉的精神美
作者:
王志
来源:
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世界
薛宝钗
贾宝玉
香菱
林黛玉
精神美
大观园
曹雪芹
宝黛爱情悲剧
西施
描述:
如果说,一系列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犹如长廊列柱建构成《红楼梦》这座巍峨的文学宫殿,那么,林黛玉光彩夺目恰为耶路撒冷朝圣者心中的那块神圣的麦饭石。悠悠百年,她牵动了多少人情思,又化作了几多柔肠,林黛玉是曹雪芹呕心沥血,用理想和现实、用历史和未来、用智慧和热情塑造出来的,活在读者心中的一颗明亮、美丽的星星。 林黛玉究竟美在哪里呢?不少人如痴如醉地把审视的目光投向她那独特的形容:“两重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
论知识女性曾树生的艺术美
作者:
陆文采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宣
女性美
激流三部曲
美学价值
人性美
曾树生
个性解放
知识女性
《寒夜》
人生理想
描述:
在塑造女性美的作家中,巴金是个具有独特成就的作家.从《激流三部曲》到《寒夜》,他为我们塑造了众多的新女性的群象.笔者在这里,仅对《寒夜》里的知识女性形象的艺术美,作一些探讨,以求教于读者.如果说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塑造的新女性琴,是他将中国知识女性传统的美和时代的美融为一体,使她以自己的斗争,和青春的活力,从黑夜走向了光明.为新女性的个性解放,唱出了一曲动人心弦的赞歌,那么他在《寒夜》里,则是以深沉而热情的笔致,描写了新女性曾树生追求个性解放的坎坷遭际,唱出了一曲悲哀凄切的挽歌.从美学价值来说,曾树生是
评《儒林外史》中的两组女性人物
作者:
力文
来源:
宁波师院学报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评《儒林外史》中的两组女性人物
女性人物摄影的美学选择
作者:
肖毅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女性人物摄影的美学选择
张恨水闲论《水浒》女性人物
作者:
何帆
辑评
来源:
艺术与时代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张恨水闲论《水浒》女性人物
艾米斯拒绝接受“令人讨厌的”绰号
作者:
连宗森
来源:
文化译丛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愤怒
英国文学
女权运动
拒绝
绰号
小说家
创作
新小说
接受
女性人物
描述:
作为英国主要小说家之一的金斯利·艾米斯(Kingsley Amis,1922- ),在其多产的创作生涯中招来了两个令他不满的绰号——愤怒的青年和厌恶妇女的人。艾米斯身体肥胖,现年66岁,是一个生性快活的人。他拒绝接受这两个头衔,并且否认曾对任何事情或任何人特别怀恨。
女研究生与女性研究
作者:
玛莉妮·卡尔波
黄倩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60年代末和70年代,是瑞典高等院校获得高度发展的时期,研究生及本科生中女生构比例也得到增加。80年代初,60%的本科生是女生,她们绝大多数都选择了职业教学课程,包括护理、保健(女生比例是93%)和各种类型的师范教育(女生比例79%)。在28%的女研究生中,19%的人在1983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但在高校职称序列中,进入
当代西方妇女运动的特点
作者:
孙晓梅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西方
妇女运动
职业妇女
斗争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西方女权运动
同酬
世界和平运动
西方妇女
女性
描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美、西欧、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些国家的妇女,参加各种运动人数之多,涉及问题之广,以及采取的斗争方式和活动形式等等,都是前所未有的.西方妇女运动的特点是:第一,争取更多的女性进入政界.二战以前的西方妇女运动主要是争取妇女的
青年妇女运动负荷试验的结果与月经周期的关系
作者:
周连春
来源: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月经周期
口腔温度计
月经中期
假阳性
基础体温
运动试验
青年妇女
运动负荷试验
排卵前
冠脉造影
描述:
运动负荷试验 ST 段压低常被认为是心肌缺血的反应。但目前已有研究证实,经冠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的妇女运动试验 ST 段有明显改变者占14~67%.有人提出妇女中缺血性 ST 段改变假阳性发病率高是与雌激素水平相对较高有关,本文作者对32名18~35岁的健康青年妇女进行了研究。用口腔温度计测量每个受试者二个月的基础体温。32例中18例月经周期规律,为26—30天,并在月经中期有可预测的排卵前体温升高.对此18人继续观察记录了第三个月经周期,并分别在其第三个月经周期的第2或第3天(月经期),12或13天(排卵
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述论
作者:
马璞
赵传海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妇女运动
中国妇女
陕甘宁边区妇女
延安
抗日根据地
述论
妇救会
妇女干部
救亡宣传
描述:
随着日军对华侵略的加深,中国妇女自觉地把自身的解放与国家的前途联系起来,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洪流中,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进程,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妇女运动实施整体考察,有助于正确认识全民族抗战过程中根据地妇女的伟大革命建设作用。
<
1
2
3
...
10
11
12
...
32
33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