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金田】搜索到相关结果 128 条
-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
-
作者:
肖书珍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美文学作品
研究
女性
-
描述:
在很多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对女性的刻画和描写,英美文学作品也如此。作者主要通过对这些角色的刻画,进一步表达当时所处社会的风俗习惯、思想潮流与作者对这些问题的一些见解。而即使同样的女性,处于不同的时代,其命运也会有所不同。这些与不同时代的文化差异、社会背景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主要通过对《简·爱》这部作品中的女性角色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分析,进而对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
《左传》女性人物的文化意义探微
-
作者:
谭永来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意义
劝惩
研究
女性人物
-
描述:
在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永远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没有女性,文学也就失去了意义。文学因为女性人物的存在而更加的饱满生动、绚丽多彩。《左传》中刻画了一系列的女性人物形象,各个血肉丰满、鲜活生动。《左传》的宗旨是“书美以彰善 ,记恶以惩戒”,它将女性人物形象分为两大类,即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作者所褒扬的是那些才识卓越、政治洞察力敏锐的女性,而抨击的则是那些心地恶毒、糜烂荒淫的女性。本文拟对 《左传》中女性的人物形象和文化意义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揭示其女性人物的文化意义。
-
论迟子建小说的女性人物
-
作者:
詹浩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温情
人生悲剧
命运
迟子建
女性人物
-
描述:
从80年代中期至现在,迟子建给读者带来了一百多篇小说,同时还给我们送来了散文随笔,让读者为之感叹。在阅读迟子建的小说中,我们发现她尤其善于描写女性人物,关注女性人物由于命运的无端拨弄带来了人生悲剧以及她们对待悲剧的态度。
-
《爱玛》和《心之死》的女性人物对比分析
-
作者:
贺良云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之死》
身份追寻
女性意识
《爱玛》
女性人物对比
-
描述: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作品中影响很大的一部长篇小说《爱玛》创作于1815年,是其作品中艺术上与思想上最成熟的一部。伊莉莎白·鲍恩是二十世纪英国爱尔兰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其小说《心之死》发表于1938年,被公认为她的一部最优秀的小说。通过分析解读,发现这两部小说虽相隔一个多世纪,但均含有环境塑造性格的特点,以及两位作者对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刻画手法,决定了两部小说之间的可比较因素。
-
浅析沈从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以《边城》、《三三》和《萧萧》为例
-
作者:
张彦莉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萧萧
三三
湘西世界
悲剧命运
翠翠
-
描述: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让人向往,而生活在湘西世界里的那些灵动的小姑娘则是美的象征,命运的悲剧仍然无法掩盖人性的美丽。湘西乡城是美的,也有不足。但并不妨碍我们走进乡城,感受它的质朴纯真。
-
解读赛珍珠作品中的女性主义
-
作者:
徐宜莹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形象分析
女权主义思想
作品
赛珍珠
-
描述:
在美国作者赛珍珠的笔下,中国旧中国妇女的形象被本真地,鲜活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试图通过分析赛珍珠塑造的主要女性人物,解读赛珍珠的主要作品(例如《东风·西风》、《群芳亭》、《大地》)中的所体现出来的女权主义,并思考其现实意义。
-
论《复活节游行》中 “他者”的建构
-
作者:
屠献芳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叙述视角
构建
女性主义
-
描述:
《复活节游行》讲述了格兰姆斯家三个女性“第二性”的生存以及女性构建自我的无望。三个女性人物个性迥异,承担着各自角色,却都因无法建构自我而陷入生存困境,甚至死亡。本文试从女性主义“他者”的不同视角,洞察理查德·耶茨作品中散落的女性主义意识。
-
生与死的悲鸣:迟子建《树下》中女性的茫茫前程
-
作者:
张丽萍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树下》
死亡
悲鸣
迟子建
-
描述:
迟子建是一个北方作家,她将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树下》是迟子建的第一部长篇,在这部小说中到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小说中女性人物颇多,却是各有千秋,各有生死。当作者以淳朴、沉静的语气为她们安排着前程时,她们却爆发出更加深沉的悲鸣。
-
不同生活经历投射出的婚恋观——张爱玲与简·奥斯汀
-
作者:
孙娜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男人与女人、爱情与婚姻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张爱玲和简·奥斯汀可以说是这一题材的行家里手,她们作品都以女性人物为主角,都关注爱情婚姻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然而她们的婚恋观又有所不同,张爱玲侧重于悲剧宿命色彩,侧重于女性的被动地位;而简·奥斯汀则侧重于喜剧色彩和圆满结局,突出女性平等意识.二者婚恋观的不同正是她们不同的生活和情感经历的一种投射.
-
不同生活经历投射出的婚恋观
-
作者:
孙娜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男人与女人、爱情与婚姻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张爱玲和简·奥斯汀可以说是这一题材的行家里手,她们作品都以女性人物为主角,都关注爱情婚姻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然而她们的婚恋观又有所不同,张爱玲侧重于悲剧宿命色彩,侧重于女性的被动地位;而简·奥斯汀则侧重于喜剧色彩和圆满结局,突出女性平等意识。二者婚恋观的不同正是她们不同的生活和情感经历的一种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