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野猪在日本的民俗传承
作者: 赵倩倩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亥神   亥子突     山神   野猪  
描述: 日本人与野猪的交往历史可以追溯到绳文时代。当时的人们以采集,捕捞,狩猎为生,经常捕猎野猪及野鹿作为食物。后来水稻技术传入日本,开启了日本的农耕文化,而野猪是夜行性动物,经常破坏庄稼,务农为生的人们曾经深受其害。   由于驯化野猪的历史阶段,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对应十二生肖之末尾亥的动物,在中国是六畜之一的家猪,而传到日本则变成了野猪。因此,日本的有关亥的民俗信仰及祭礼也都是围绕野猪进行的。野猪在日本被尊为亥神、山神、田神或农神。以上这些神祗全是与农耕有关的,因此可见野猪与农耕文化的密切关联。祭祀的仪式
论田纳西·威廉斯作品中的南方淑女
作者: 吕洪波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脆弱   处女   南方淑女   坚强   社会牺牲品  
描述: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戏剧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他的多部作品中给予女性,尤其是南方女性,足够多的关注。威廉斯在塑造这些女性形象的时候,将她们与南方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南方是一块与美国其他地方不同的土地,南方女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 同时,威廉斯作为南方剧作家,与南方的联系既是个人的又是文化的。他本人的南方背景和个人经历使他对南方女性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以极其细腻、委婉而又饱含同情的笔触塑造了一群失意、孤独、痛苦的南方淑女形象。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来赏析南方淑女的特点。 第一章探讨了南方淑女
从简·奥斯丁到约翰·福尔斯——19-20世纪英国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作者: 朱秀梅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约翰·福尔斯   简·奥斯丁   女性主义   两性和谐  
描述: 19世纪是英国文学上一个群星璀璨、名家辈出的时代。尤其在女性小说领域,大批女作家竞相涌现,打破传统文学中男性一统天下的局面。其中较有影响的代表女作家非简·奥斯丁莫属,她笔锋犀利,言语睿智,刻画的众多女性形象一反男性作家笔下的温驯柔弱、多愁善感的天使模式,表现出女性坚强、独立和自信的一面,从而体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本文试图从19世纪英国的简·奥斯丁和20世纪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这一角度出发,结合19—20世纪英国女性地位的变化,深入探讨英国女性意识在历史纵向上的一个演变过程。论文共分为四章,
论武者小路实笃文学中女性的爱
作者: 李丛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武者小路实笃文学/女性/爱/纯朴乐观  
描述: 武者小路实笃是日本近代文学“白桦派”的核心人物,他用诗一样的语言撰就的文学充满了爱与生命力,是一曲人生的赞歌。因而倍受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的喜爱。芥川龙之介评价说:“我们愉快地感受到,武者小路实笃打开了文坛的天窗,带来了清新的空气。”的确,在日本近现代文坛上,武者小路实笃的出现堪与西方思想史、文化史上的卢梭相媲美。之所以如是说,是因为他是一位积极肯定人生的乐天派,是一位充满爱的使者。他始终肯定爱,认为“人难免一死。然而,正是因为有了爱,人类才拯救了自己。”因此,他倾尽毕生精力赞美爱的力量,歌颂爱的美丽。可
多丽丝·莱辛《青草在歌唱》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徐媛媛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歧视   生态女性主义   种族歧视   《青草在歌唱》  
描述: 多丽丝·莱辛(1919- )被誉为战后英国文坛最富有独创精神的杰出女作家之一。她以多变的文学视角和丰富的创作成果享誉世界文坛。其作品几乎涉及二十世纪所有的重大问题和思想:种族主义、共产主义、女权主义、神秘主义、现代心理学等等,而其基本的主题是政治和妇女的命运。她的早期作品具有高度的自传性,大多取材于她在非洲的经历。作为英国殖民统治在非洲的见证者,她以锋利的笔触揭露了殖民者在非洲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批露了殖民文化的极度贫瘠。 莱辛的第一部小说《青草在歌唱》成书于她离开罗德西亚之前,在1950年(她移
艾米莉·迪金森诗歌中性别的声音
作者: 边玉珍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声音   女性主义   性别  
描述: 艾米莉·迪金森(1830-1886)在世界诗坛已饮誉30余年之久。她毕生创作了1775首诗歌。她的文学天赋就在于她虽然生活在自己的那个时代,但是她却能够预测思想动态与诗歌主题。她被公认为美国现代诗歌创始人之一。她是一位前现代主义诗人,更是一位有勇气与叛逆精神的女性。她所独创的那种支离破碎、多元和意象主义的特征近来被界定为现代主义诗略。她隐晦的诗风、模棱两可的标点和大小写,变化的谴辞以及诗作的多版本性导致不同甚至是相反的解读。读者为之迷惑,为之惊叹,为之欣喜。这些相左的解读吸引了各国学者的目光,包括中国。
泥土中的火花
作者: 赵纪萍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自我身份   原型   佐拉·尼尔·赫斯顿   自我定义   话语力量  
描述: 佐拉·尼尔·赫斯顿现在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之母。然而她独立于世的个性特征,她对种族和性别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她的作品的独特主题和行文风格在当时社会抗议小说风行的黑人文艺圈里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她的作品引起了以理查德·赖特为代表的一批男性黑人作家的非议和责难,并被忽略和湮没了三十多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赫斯顿复兴,她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也被重新挖掘,引起了评论界的极大关注,被誉为黑人文学、女性文学和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这部小说描述了黑人女性珍妮反抗传统习俗的束缚,追求自己黑人女性身份认同的一生。
莫言小说中的女性世界
作者: 王美春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关照   女性塑造   浪漫象征  
描述: 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某种定势文化中被塑造、被命名、被规定的命运,以及有些女性不满足于这种命运所带来的令人不快的同化、异化而作的不屈努力,是本文着力考察的对象。以“人”为出发点,对莫言小说中各类不同的女性形象,分不同侧面做一现代的关照与本位的还原,着力于历史事件中个人的命运与性格,集中展现女性于文化、历史间的个人挣扎与心灵演变,其历史的曾经对今天女性的个体成长、文化定位,也许会提供有益的参照或借鉴。 第一章主要分析了那些像“我奶奶”那样敢爱敢恨的美丽乡村女性,这是莫言小说中理想的女性形象
托马斯·哈代小说的悲剧性研究
作者: 刘进水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哈代   小说研究   悲剧性  
描述: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特别是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哈代的小说,反映了十九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乡村的入侵,对人民恬静生活的摧残以及几千年来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因此,哈代小说大多都以悲剧结束。 论文共分三章,主要是以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为主,分析探讨哈代小说悲剧性的历史和社会根源、哈代小说的悲剧性特征,以及哈代小说悲剧的艺术特征和思想发展过程。 第一章、哈代的生平与创作。介绍了哈代的生平、哈代文学创作的历程、哈代小说的创作情
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差异:银幕人物画廊中王熙凤与郝思嘉形象的比较分析
作者: 吴钧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红楼梦   电影创作   文化交际   文学名著改编   乱世佳人   中西文化   电影艺术   女性形象  
描述: 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是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中西方的电影在塑造妇女形象方面各自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与社会背景.本论文重点分析由中西方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红楼梦》和《乱世佳人》中的经典女性王熙凤和郝思嘉的形象塑造的异同,并从分析研究电影所反映的这种异?
< 1 2 3 ... 10 11 12 ... 23 24 2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