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629 条
-
以血代墨:梦醒时分的女性写作
-
作者:
周妤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亲谱系
私人化写作
性别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以血代墨:梦醒时分的女性写作》一文将从女性意识觉醒的角度,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作家的历史情结与创伤冲动,以及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几大主要特征.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经验与女性的书写.这部分主要就女性心理、女性经验与公共话语、女性现实等方面
-
论《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情爱结构模式·蒲松龄的妇女观
-
作者:
张引群
来源:
湖北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结构模式
女性形象
妇女观
-
描述:
该文重点论述了《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及相关问题.《聊斋志异》直承唐传奇的传统,塑造一批美丽、诚挚、多情、勇敢的女性.这里主要探讨开放性开放性形象系列;妇诗人形象系列;妇英雄形象系列.它同《红楼梦》、《镜花缘》一起可视为古代小说史上女性文学代表作品.女?
-
中国当代女性叙事与女性意识的递变
-
作者:
马春花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叙事
-
描述:
当代文学中的女性意识问题已是近年来的学术热点.但已有的研究大都侧重于对8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初期的女性作家和文本的分析,将女性问题看作是近十几年的事情.事实上,女性意识在当代文学中出现的"断裂感"并不能说明她已经消失,相反她还曾经努力地折射并在权力文化的缝隙间涌动,涌动的程度更多地是取决于她与革命/政治话语的契合度.90年代后期,随着新生代女作家的闪亮登场,女性写作再次走向融合,由与男权世界的分离、对抗走向"杂居".许多人由此认为女性意识再次面临断裂.该文想通过历史的考察,来对当代女性写作中女性意识
-
近代中国三种妇女运动观之比较
-
作者:
潘敏
来源: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比较
妇女运动观
-
描述: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女权运动团体以及中国基督教女青年会的妇女运动目标,宗旨进行比较研究,展示它们不同的妇女运动观及其局限性。女权运动者主张通过妇女参政的途径来实现女权;中国共产党则认为妇女运动应融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中;基督教女青年会持不同的看法,倾向于妇女运动就是提高妇女自身的素质、增强妇女的社会参与能力,产生不同妇女运动观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对近代中国国情及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异,对妇女地位和妇女运动的理解不同。
-
攀登金字塔尖的女性
-
作者:
葛红
来源:
人才开发杂志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字塔
中等教育
后备力量
高等教育
硕士研究生
初等教育
研究生教育
博士
-
描述:
如果把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比作一座金字塔状,那么博士、硕士研究生就是位于这座金字塔顶端的群体,而其中的女研究生们无疑就是正在攀登金字塔尖的女性团队,他们都是国家高层次人才
-
生命创造的神话——论当代女性文学的孕育主题
-
作者:
赵树勤
来源: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孕育异化
孕育
生命创造
女性文学
-
描述:
当代女性写作赋予了女性孕育以全新的话语内涵 :女性在创造新生命的同时也造就一个新自我。当代女性孕育文本呈现出新的美学特质 ,透视了女性孕育异化现象。
-
建立中国女性学需要社会性别视角──刘霓《西方女性学》读后
-
作者:
祝平燕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方法
西方女性学
起源
挑战
-
描述:
刘霓的《西方女性学》是国内第一本从女性主义理论和社会性别视角,较为系统地介绍西方女性学发展概况的著作。它以美国、英国、荷兰等国的女性研究为例,说明西方女性学是西方女权运动在学术界的延伸;概述了西方女性学的丰富理论与独特方法。该书为增强国内妇女学界的性别意识,对推进我国女性学学科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
19世纪英国女性的代言人
-
作者:
苏世芬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奥斯丁
乔治·艾略特
反思
女性地位
女性文学
-
描述:
都处于男性的支配之下。以 1 9世纪的简·奥斯丁和乔治·艾略特为代表的女性作家开始以全新的视角 ,从纯粹女性的角度来探讨女性问题。在她们的作品里 ,女性虽然仍摆脱不了男性社会对她们的影响 ,但已不
-
试评“美国第一代女性文学”
-
作者:
陈婷婷
来源: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遗忘
女性意识
原动力
-
描述:
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提出“美国第一代女性文学”这一概念 ,旨在改写文学史。在批评家放宽 “女性意识”这一标尺的前提下 ,美国第一代女性文学有可能在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以沃顿为代表的女作 家渴望
-
浅议女性文学的情绪与脉搏
-
作者:
丁朝君
来源:
黄河文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严格地讲--以女性之笔写女性之事方可称之为女性文学. 纵观现当代中国的女性文学,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有社会轰动效应的作品并非是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而是女人之笔写出的女人心曲的作品,取胜于男作家的恰恰是展现女人生存状态的题材.如谌容的<人到中年>、航鹰的<东方女性>、张欣的<爱又如何>以及张洁的<方舟>、张辛欣的<我在哪里错过了你>等等.这些作品的主人公皆为杰出女性,她们跃然纸上竟能催人泪下,发人深思,予人启迪,皆缘于其作品中有与天下女人相同的脉搏.……
<
1
2
3
...
10
11
12
...
61
62
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