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小说《一点慈悲》中的女性创伤及身份建构探析
作者: 胡小溪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一点慈悲》   创伤   女性身份   自我建构   莫里森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杰出的当代非裔美国女作家。作为一名多产的作家,她到现在共出版了十部小说。在她的第九部小说《一点慈悲》中,莫里森继续关注着女性的生存状况,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部小说中她不仅关注了黑人女性,而且还关注了其它肤色、人种女性的挣扎与痛苦。莫里森通过在《一点慈悲》中描写早期北美殖民地不同种族女性的悲惨命运,揭示了造成这一群体痛苦的历史根源是蓄奴制。同时也指出自我迷失和精神上的奴役同样也是造成这个特定群体悲惨命运的原因。作者试图告诉读者,一个人只有挣脱精神的枷锁,才能得到别人的爱和尊重,才能拥有美好的生
维多利亚小说中的中产阶级妇女道德观研究
作者: 张佳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产阶级妇女   道德观   维多利亚小说  
描述: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辉煌的时代,在这一时期,英国的工业化、民主化、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中产阶级逐渐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此时,作为他们妻子的中产阶级妇女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完美、最纯洁的女性,表面看来她们终日在家闲居,如贵夫人一样打发时光,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可实际上她们整日禁锢在家庭领域,毫无自由可言,她们在精神上遭受着巨大的压抑。投射在维多利亚时期的作品中,不难发现工业革命为英国妇女所带来的改变,以及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由被动地从属于家庭向新的社会角色的转变,其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成为女权主义思潮的先声。本论文
汉代四位性作家的创作内容及文学价值
作者: 张冰洋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班婕妤   创作内容   文学价值   徐淑   班昭   蔡琰  
描述: 班婕妤、班昭、徐淑、蔡琰是两汉时期非常重要的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在汉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可以说她们是两汉时期最杰出的女诗人,她们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班婕妤是中国文学史上可考的第一个有诗集传世的女性,她的现存作品《怨歌行》、《自悼赋》、《捣素赋》反映了宫廷女子的生活,笔调委婉清绮,把后宫女子的心态描画的入木三分。其《报诸侄书》更是反映了“推诚写实”的文学观点。班昭的咏物赋现存四篇,分别是《蝉赋》、《大雀赋》、《鼓器颂》、《针缕赋》。这四篇作品在汉代整个辞赋文学发展史上具备承上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对大学生成功角色定位的影响
作者: 朱阿丽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教育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角色定位   妇女观   女大学生  
描述: 本文试图对马克思妇女观和成功人生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主体发展的理论框架之间搭建桥梁,并结合社会性别理论,形成全新的理论视角,以期为研究大学生成功角色定位做出尝试性的探讨。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
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电子杂志《澜》为例
作者: 李维佳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子杂志   《澜》   女性形象  
描述: ,以电子杂志《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其在文字版面、图片版面、广告版面以及网络互动方面塑造的
打破美妙的幻梦——论女性主义作家安杰拉·卡特对传统童话的改写
作者: 姜彤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关系   改写童话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选取流传最为广泛的法国佩罗童话和德国格林童话作为传统童话的样本,主要分析当代女性主义作家安杰拉?卡特对这些童话的改写。女作家通过这种改写不仅颠覆了传统童话中的女性形象和两性关系,也通过在虚拟的童话世界中建立的两性关系来探索如何在现实世界中达到两性的完美平衡。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传统童话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先是简要介绍童话悠久的发展历史,接着分析传统童话对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影响。传统童话所赞扬的女性“美德”,很容易将女童引入歧途。现实生活中很多成年女性安于她们的从属地位,缺乏拼搏进取精神,部
论美国黑人中年家庭妇女自我的迷失——《一切的中断》的主题研究
作者: 孙亚平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迷失   建构   中年家庭妇女   反思   《一切的中断》  
描述: 对比成长于20世纪50、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时期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处于后民权时代的美国黑人女作家的成长和创作环境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以特瑞·麦克米兰为代表的新一代美国黑人女作家关注的不再是极具政治性的种族、性别不平等,不再聚焦于为黑人女性赋权,也不再强烈谴责男权,而是与当前社会现实相呼应,转而描写新形势下美国黑人女性遭遇的婚姻、家庭与事业等方面的生存困境和矛盾。《一切的中断》是麦克米兰于2005年发表的作品,作品充分展现了麦克米兰对当代黑人妇女境遇的关注,及其为身处困境的妇女寻找出路的努力。作品内容丰富,涉
后殖民语境下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疾病书写分析
作者: 蔡青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殖民   疾病书写   华裔女性文学  
描述: 后殖民理论强调西方对东方的话语权及经济、政治等形式的隐性压迫,这可以被解读为一种文明用其所能够采取的任何手段对另一种文明进行控制、统治,甚至是奴役。后殖民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华裔美国作家作品的分析与解读。 在后殖民语境下,疾病书写在华裔女作家的笔下早已超越了医学写实的范畴,是与社会制度、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少数族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困惑联系着的。因此探究华裔女性作品中的疾病书写,并对其根源及疗治进行分析是极为必要的。这种疗治主要是以华裔女作家在后殖民语境下对自我身份探寻的隐喻为主,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和
手机媒介对东北农村妇女生活方式影响的研究:以吉林省九台市波泥河镇为个案
作者: 赵扬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手机媒介   生活方式   女权主义   农村妇女  
描述: 当今的社会正朝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农村社会也在紧跟着社会前进的步伐。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农村妇女职业结构的变化,导致生活方式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纵观农村社会的发展历史,媒介在改变妇女生活方式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手机媒介,作为第五代新媒体的出现,在农村妇女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手机对农村妇女的研究比较少见。本文主要采用访谈法,通过对吉林省九台市波泥河镇中农村妇女的个案分析,探讨手机媒介如何改变东北农村妇女的生活方式。本文主要通过访谈法收集最新最贴近生活的资料,再以调查问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美国白人妇女就业刍议
作者: 关晓燕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   妇女运动   妇女就业   工业化  
描述: 本文探讨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白人妇女的就业问题,分析了这个时代美国白人妇女的就业情况、社会根源和妇女就业走向,指出了影响白人妇女就业的因素及其大量就业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外历史学界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白人妇女就业的研究状况,结合中国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从而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及着重解决的问题,说明了学位论文写作拟采取的方法及其不足。正文部分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殖民地时代、建国至内战时期、内战后镀金时代美国妇女的就业情况进行全景式的描述,叙述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之后
< 1 2 3 ... 10 11 12 ... 18 19 2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