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西北大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98 条
-
从同源压迫到协作共知——凯特·肖邦《觉醒》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白莹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协作共知
《觉醒》
同源压迫
自然
女性
-
描述:
凯特·肖邦(1851—1904)作为十九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其作品地方特色浓郁、心理现实描写精湛、女性关怀深刻并享誉世界文坛。小说《觉醒》(1899)是其颇具争议的一部作品,虽历经百年褒贬沉浮,却誉升为美国女性文学的扛鼎之巅。《觉醒》写作风格独特娴熟;叙述手法复杂微妙。因其颂扬了19世纪女性勇于对男权社会传统准则的“离经叛道”,以期取得女性人格独立;自我意识凸显而在出版伊始备受非议,惨遭封杀。直至半世纪后,《觉醒》才借助女性主义运动之光得以重见天日并为新思维审视与欣赏。迄今,众多学者潜心造诣于《觉醒》,更
-
高调绝唱——论五四新女性派作家的女性写作
-
作者:
杜睿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女性派作家
情感与理智
性别意识觉醒
-
描述:
五四是一个时代的转折点,是现代文学的真正开端。在这个时代里,有除旧扬新的理论,有反抗封建打倒礼教的新观点,更重要的是,在“五四”时代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的女性作家。五四新文化运动无疑让沉睡在封建时代的女性觉醒起来,由于和“人的解放”同样重要的“妇女解放”的提出,让五四的女作家们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同时也给五四文坛注入了女性文学的新鲜血液。五四是年轻的时代,因为在这一时代诞生了一批年轻女性作家,这批作家在这个大舞台上开始了自己的女性文学的抒写,“五四”时期的女性写作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状态而在这批女性作家中又
-
性别的二元对立与消解
-
作者:
姜辉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二元对立
女性主义
性别
-
描述:
20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出现了女权主义运动和女性主义思潮,60年代,女性主义与文学思想结合形成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这一理论成为上个世纪后半叶最具活力的文学理论之一。但是,纵观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其理论体系的多变与繁复以及内部派别的多样是其它文学理论所不多见的。本论文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出发,讨论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变化与男女两性之间的二元对立及其消解之间的关系。笔者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分为两个发展阶段:60至7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女性主义者重读了文学史上男性作家的经典作品,
-
幽居中的奇葩 清醒者的悲歌——浅论张玉娘的精神世界及其诗歌风格
-
作者:
刘晓瑛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幽清
兰雪集
张玉娘
风格
-
描述:
张玉娘为南宋末年女诗人,由于她过早辞世,其人、其事、其作流传不广,故后世对其关注度不高。本文试图通过对张玉娘本人及其作品集《兰雪集》的研究,引发人们对她的关注,还张玉娘这位艺术成就颇高的女诗人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本文首先从张玉娘的生卒年月、家居生活、凄美的爱情悲剧以及其性格、气质入手,梳理出其生平对创作的影响。其次,结合其诗词作品进行分析,展示这朵幽居闺阁的“奇葩”身上贞静娴熟的传统女性气质,闪光的精神人格魅力和过人的才气禀赋。最后,以《兰雪集》的体裁、题材、风格以及文学地位为着眼点,全面分析、研究张玉
-
寻找自我、实现自我之路
-
作者:
雷华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双重压迫
寻找自我
黑人文化
珍妮
-
描述:
佐拉·尼尔·赫斯顿(1891-1960)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重要人物之一。她的代表作《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描写了主人公珍妮反抗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争取自己做人权利的一生,是一部充分展示黑人妇女内心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这部作品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重新挖掘,引起了评论界的极大关注,被誉为黑人文学、女性文学和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
本文试图运用黑人女性主义理论来分析赫斯顿的《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旨在发现黑人女性自身的潜能和价值,唤醒黑人女性从自身以及黑人传统文化中寻求力量和支持的意识,以便为争取自由、
-
当代中东妇女发展问题研究
-
作者:
陈静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东妇女
发展问题
经济全球化
当代
-
描述:
中东妇女发展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它涉及中东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和社会等诸多领域,不能孤立、抽象地仅仅将其看作是妇女自身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和标志的观点,正是从人类总体的哲学高度来把握这个问题的。国内学术界有关中东妇女问题的研究曾有不少成果陆续发表,但大多囿于一国的研究或是对两国的比较研究,缺乏对当代中东妇女发展问题进行整体性的全方位和多角度研究。
本文试图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人的现代化为主轴,运用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
-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
作者:
齐蔚霞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
主体
女性意识
他者
角色焦虑
超性别意识
父权制文化
-
描述:
本文借鉴性地运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结合中国历史文化各方面的实际特点,通过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简要回顾,指出张爱玲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上,从五四时期的自发女性写作到自觉女性写作的里程碑式意义,即由觉醒期的狂热到冷静的审视和内省,及建构女性隐性主体的努力;同时指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是成熟的女性意识,是超越男女两性对立思维,扬弃狭隘的性别意识,以包括性别意识又超越之的超性别意识关注男性文化中人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对现代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敞明与澄清;并呼吁使人性得以健康发展的新的女性文化之建立。在分析其女性
-
从女权主义视角看美国黑人身份:评托尼·莫里森的新作《乐园》
-
作者:
赵晓玲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乐园》
身份
女权主义
美国黑人
-
描述:
《乐园》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最新力作,该小说的出版标志着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在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创作方面的又一里程碑。在这部小说中,莫里森从女权主义视角出发,一方面刻划了黑人女性对自我身份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剖析了整个美国黑人群体为保护种族血统和种族完整性所做的种种努力。 本文旨在探讨莫里森是如何从女权主义视角看待这些美国黑人身份问题并得出潜在结论的。莫里森笔下的黑人女性均生活在黑人男性的统治和种族主义的阴影之下,无一例外地经历过痛苦的历程。为了追求女性身体和心灵的自由与完整性,“女修道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