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敢与命运抗争的“准则英雄”
作者: 张心嘉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准则英雄   命运   爱情   婚姻   死亡   战争   抗争  
描述: 厄内斯特·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迷惘一代”的杰出代言人,并在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独特的文体风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作家。他成功地把个人的传奇生涯与创作的辉煌结合起来,塑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在迷惘中顽强拼搏的“准则英雄”。“准则英雄”的魅力,笔者认为,在于它体现了海明威的美学思想,面对失败而顽强地坚持人的尊严,在逆境中显示出一种打不垮的风度。可以说,海明威是以塑造男性角色、关注男性世界而著称的。因此,许多海明威的研究者都认为海明威只长于描写“准则英雄”,驾驭没有女人的男人世界。他作
越过存在与苦难边界的精神逃离——苏童小说的文化心理解读
作者: 鄂晓萍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童小说   当代文学   小说创作   文化心理  
描述: 本文对苏童小说的文化心理进行了探讨。文章主体分为两个部分: 上篇把苏童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一些典型心理过程作为作品解读的线索,深入剖析人物心理和创作心理,对作品中逃亡者、残疾人、失败者和弱者(包括女性人物)进行了具体的心理分析并归纳出典型类型; 下篇由作品中多次出现的畸零者对人生苦难和内心冲突的深刻体验进一步探讨其文化心理,分析苏童作品中体现出的先在的心理图式,以及由此表现出的生命意识和超升心态。在分析的过程中,分别从个体本位和文化本位的观点出发,探讨了苏童小说人物的个性心理内涵和文化心理内涵,力
历史的潜流,镜中的真实——墨西哥小说《关于未来的回忆》解析
作者: 吴婧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记忆   叙述主体   小历史   女性  
描述: 本文主要集中于对墨西哥女作家埃莱娜·加罗(1920-1999)的作品《关于未来的回忆》这部长篇小说的初步解读与分析。小说通过墨西哥南方小镇伊克斯特佩克的故事,重现了墨西哥革命和基督徒战争时期的历史并作出深刻思考。本文从这部小说要表现怎样的历史(第二章和第三章),又是怎样来表现历史(第四章和第五章)这两个方面来阐发。第二章结合“新历史主义”的观点,分析作者的小说选材并从中发掘出她的历史观。这部小说不像官方的历史文本或者传统的历史小说,表现的是历史大事本身,而是墨西哥历史事件、历史中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外部
王令嫻及其小說研究
作者: 那敏紀爾   来源: 国立屏东教育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令嫻   女性文學   現代小說   台灣女性作家  
描述: 王令嫻(1932-)生於上海,長於重慶,1949年隨同學校遷到台灣,因為台灣當局實行長達38年之久的「台灣地區戒嚴令」之故,作者直到1987年冬天,政府開放兩岸探親後,才回老家探親。雖然時代離亂,使她長達38年無法回老家拜見父母和兄弟姊妹們,不過台灣的確是成為作者的第二家鄉和成就之處。王令嫻到台灣結婚、生子,自1963年起,以寫實路線在台灣文壇開創文學事業。她在文壇上的成就與貢獻,相當程度上受到推崇與尊敬。選擇王令嫻的小說作為研究對象,一方面是因為對其作品所涉及的女性問題深感興趣,另一方面是有關王令嫻及其
霍桑小说哥特艺术的美学审视
作者: 王子红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心理美学   霍桑   哥特艺术   小说  
描述: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源远流长。成就斐然的哥特小说更是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阴森恐怖的场景氛围、令人毛骨悚然的死亡事件,以及具有神秘奇幻色彩的超自然现象等哥特情节要素;暴力而又强悍的恶棍式英雄人物对孱弱的不幸女子以及消极且又生性脆弱的男主人公实施无情的迫害。这些特定的哥特主人公在特定的情节中上演着一幕幕“黑色浪漫剧”,演绎着诸如爱情、复仇、因果报应等多种意蕴深远的主题。美国的哥特小说在继承哥特文学传统的同时,尤其注重揭示深藏的罪恶与腐败,挖掘人物复杂的隐性心理,具有特定的心理审美意蕴。 美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家
孱弱的小花凋谢在破陋的顶楼
作者: 吴云   来源: 上海音乐学院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普契尼   真实主义   咪咪   《艺术家的生涯》   人物性   格刻画   声乐教学  
描述: 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杰出的歌剧大师,他的歌剧创作集民主倾向、人道主义与高超的谱曲于一身,他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不断探索、尝试音乐表现手法上的创造和革新。他的歌剧属于真实主义,但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又超越了真实主义的范畴而有更贴切生活本质的内容深度和艺术表现力。普契尼的作品定位在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不管人类的生存状态是怎样发展变化,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怎样物换星移,爱情是永不磨灭的,“为爱情而生,为爱情而死”,通过描写爱情悲欢的柔弱女子,激起人们的共
从哲学角度看《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形象
作者: 孙骞骞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京华烟云》   儒道思想   林语堂   姚木兰  
描述: 的哲学思想以及文化意蕴成为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采用哲学视角,以林语堂的英文小说《京华烟云》为研究文本,用儒道互补的哲学思想分析了姚木兰这一性人物形象。本文从道家思想追随者姚思安的复杂思想分析入手,阐述
声音的显现
作者: 汪桃红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啊   《我的安东妮亚》   女性主义批评   薇拉·凯瑟   拓荒者》  
描述: 薇拉·凯瑟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颇具争议性的人物,虽然被称为美国文学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嬗变过程中的重要作家,却被批评界冠以“逃避主义者”的名称。凯瑟作品广阔的内涵引发了不同文学流派学者的兴趣,他们纷纷从本流派与她作品接近的角度对她作出各种各样的评价。浪漫主义流派和现实主义流派在探讨凯瑟作品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因素的道路上分道扬镳,但在颂扬其作品成功塑造理想化的美国人的形象这一点上达成共识,即勤劳,正义,勇敢,机智,热情,富有同情心等等。他们被誉为这个伟大民族的缔造者。然而这些学者却忽略了凯瑟作为一名女性作家
<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和<雷雨>中繁漪之比较
作者: 曾煌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动荡   以女性为导向的写作   替罪羊  
描述: 田纳西•威廉姆斯和曹禺分别是美中两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戏剧家。《欲望号街车》和《雷雨》是他们各自在戏剧创作生涯中尤为重要的作品,而且两部戏剧在发表之后均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涉及两部戏剧各自的主题、人物分析、情节发展等方面的评论甚多,同时包括了对两部戏剧各自的比较研究,例如有将尤金•奥尼尔、阿瑟•米勒等人的作品和《欲望号街车》比较分析的成果,将尤金•奥尼尔、易卜生等人的作品和《雷雨》比较分析的论文,但在两部作品中,两位戏剧家都突显出的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却被忽略了,在之前的比较文学评论领域,还未有相
从荒芜到丰饶
作者: 王滢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身份   极端民族主义   精神生态   传统文化  
描述: 非洲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一直致力于反映美国黑人的生活。她总是关注黑人的生存境况:他们的遭遇,无助和彷徨。在她的作品中,莫里森将黑人描写为奴隶制压制和主流文化同化的牺牲品。她深入到黑人的生活中描写他们由于奴隶制造成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创伤,并努力为他们寻找出路。 莫里森的代表作《所罗门之歌》被称为继赖特的《土生子》(1940)和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1952)之后的最佳黑人小说。该书获得了美国图书评论界奖和美国作家书友会奖,并使莫里森一举成为美国的重要作家。在小说《所罗门之歌》中,莫里森分析了黑人
< 1 2 3 ... 2139 2140 2141 ... 2155 2156 215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