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汉越语性别歧视现象研究
作者: 阮氏清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消除   性别歧视   对策   成因   越南语   避免  
描述: 性别歧视是社会问题,也是语言问题。近几十年来,语言里的性别歧视现象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人们已意识到性别歧视对语言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只有消除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才能构建和谐的语言环境,才能使语言更加完美。研究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一个民族的语言,更深刻地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有助于促进语言及社会的发展,有助于制定语言规划和第二语言教学计划,同时对于促进男女平等,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积极的意义。目前学界对汉语中性别歧视现象比较关注,进行了不少研究,而跨语言的对比研究也比较多见。但就对比研究而言,学者们往
阿袁小说创作论
作者: 吕思睿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阿袁   知识分子   小说   女性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在体制改革、结构转换、利益分配和观念转变等等方面都在发生显著变化,同时,个人行为、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也都在变化。新世纪以来,以高校为题材的小说创作日益升温,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也呈现出新特征,阿袁小说在诸多的高校题材小说里,彰显出独特的古典气质。她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尤其是女性知识分子鲜明地呈现了当代知识分子形象浮躁、失落、苍白的一面,她笔下的底层小人物则突出表现了转型期的中国人们观念落后的现象。本文试图以阿袁小说创作作为论述对象,力求探索阿袁小说创作
崔松雪堂歌辞文学研究
作者: 崔笑燕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态特征   文学价值意义   内容特征   崔松雪堂歌辞  
描述: 本文通过对崔松雪堂歌辞的研究来阐述其歌辞所包含的内容与形态之文学特征,并以其再照明所内在的文学价值意义,以松雪堂歌辞如何继承闺房歌辞普遍性与如何反映新时代特殊性的阐释为主旨。崔松雪堂(1855~1938)生在19世纪末一个沦落的雨班家,是生活在朝鲜朝与日治,传统与近代,贫者与富者等两分化境界线的传奇性女强人。她的一生充满坎坷与挫折,但她用超人的意志完成了超越男人的事,创出奇迹。完成了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松雪堂集》,留下了漠诗167题258首和国文歌辞49篇,通过她的一生,可以学习借鉴有益的启示。对于显现在松
论《达洛维夫人》中的文明和野蛮
作者: 王依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达洛维夫人   野蛮   文明   弗吉尼亚·伍尔夫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二十世纪英国最重要的现代主义小说家和文学批评家之一。近年来,西方批评界对伍尔夫的研究主要探究伍尔夫与科技、文化、艺术、政治之间的关系,国内学术界对于伍尔夫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她的女性主义思想。而在对其作品《达洛维夫人》的研究中,少有人对其中的文明与野蛮主题进行系统分析。基于前人研究,本文拟从多角度对伍尔夫的著名小说《达洛维夫人》中的文明与野蛮主题进行解读,进一步论述伍尔夫眼中英国社会的文明与野蛮。二十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破了世界的平衡,模糊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可悲的广场恐惧症患者:对卡森.麦卡勒斯作品中南方哥特性的研究
作者: 吕舒婷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南方哥特   封闭的物理空间与精神空间   广场恐惧症  
描述: 本论文从广场恐惧症的角度切入,对美国南方女性作家卡森.麦卡勒斯作品中封闭隔绝的物理和精神空间以及人物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将这些人物的怪诞性和畸零性用“广场恐惧症”的概念来呈现,将其诊断为广场恐惧症患者,并从美国南方独特的历史社会文化中寻找根源,从而为卡森•麦卡勒斯作品中的南方哥特性和社会现实意义提供一种新的解读方式,探索南方社会和南方人打破沉闷、走出隔绝状态的出路。 论文共四个章节,第一章梳理了已有评论对卡森•麦卡勒斯作品中的南方哥特性的不同角度解读,阐述了广场恐惧症的概念、特征,讨论了广场恐惧症与卡森•
人间的“后街”:陈映真小说研究
作者: 洪豆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湾   陈映真   左翼思想  
描述: 本文以2001年台湾洪范书店出版的《陈映真小说集》(六卷)为研究文本,从陈映真小说创作中常见的叙述模式和人物形象出发,试图对隐藏在文本深处的思想内涵进行解读,将台湾的历史发展与陈映真在不同时期的小说创作相对照,主要分析了其小说中的“出走”与“怀乡”主题、两组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及其寓指、陈映真的左翼思想在小说创作中的体现以及遭遇的危机这三个方面。陈映真在面对台湾的殖民记忆、白色恐怖、两岸分断这些历史留下的难解之结,以及随着资本发展而带来的现代性问题时,以其广阔的知识视野和坚定的民族信念做出深刻的思考与批判,
安吉拉·卡特《染血之室》对《简·爱》的人物戏仿
作者: 金姝阳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琳达·哈钦   《简·爱》   安吉拉·卡特   《染血之室》   戏仿  
描述: 安吉拉·卡特(1940—1992)是当代英国著名的女作家,擅长运用戏仿等互文性手法进行创作。在她众多短篇小说作品中,1979年出版的《染血之室》最受关注和赞誉,被普遍认为是对“蓝胡子”童话及同类主题的作品的改写。笔者认为,该作品对《简.爱》中人物有诸多戏仿,而这一内容在前人研究中鲜有专论。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加拿大学者琳达·哈钦的戏仿理论,力图分析出《染血之室》如何对《简·爱》中人物进行戏仿及其特征,同时探讨作者的戏仿意图。安吉拉·卡特在《染血之室》中对《简·爱》人物的戏仿,一方面通
现当代文学汉奸形象研究
作者: 余昆鹏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   创作规律   汉奸形象   脸谱化  
描述: 人物形象研究一直都是文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近年来,学界对现当代文学各种人物形象类型都已解读,其中成果比较突出的有知识分子形象研究、女性形象研究、英雄形象研究、农民形象研究以及革命者形象研究等。然而汉奸形象虽然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但该类型研究却很不充分。通过对汉奸形象深入的分析解读,文章将汉奸形象归为脸谱化的汉奸形象、内涵复杂的汉奸形象和作为中性人物的汉奸形象,并揭示出他们具体的特征。汉奸的产生有各种不同的原因,其中有历史、文化、国民性、道德的原因,以及具体生存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作家创作汉奸形象也受到其
张爱玲与聂华苓后期小说比较研究
作者: 骆丽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语创作   女性形象   故国回望  
描述: 张爱玲和聂华苓作为20世纪的重要作家,她们有着极为相似的人生经历。但是生活地域、家庭环境和个人才情的不同又使她们的创作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本文从比较文学角度出发,以两位作家后期创作(离开大陆后主要是在美国的创作)为文本,分析跨文化语境对两位作家的影响和创作表现出的异同。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人生经历、母语创作、故国回望和女性形象。两位作家在美国最终都选择了用母语继续创作,张爱玲是一种被迫,聂华苓是主动的追求。虽然生活在美国,中国文化和过去生活经历对她们的影响却是根深蒂固的,她们的作品和逝去的中国息息相关
被放逐的失语者:现代文学中的童养媳形象研究
作者: 王丽萍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历史嬗变   类型特征   童养媳形象   叙事特色  
描述: 童养媳作为传统买卖式婚俗下用来交换的商品,是游离于时代发展与文学视阈的边缘女性群体。本文梳理童养媳形象在整个文学史的演变,并聚焦于现代文学中的童养媳形象,对其形象特征和叙事特色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童养媳形象在文学书写中的根本特质:被放逐的失语者。她不仅仅是男性笔下的失语者,更是现代性视阈中的失语者。然而这一被放逐的群体,在现代作家,尤其是男性作家的笔下是充满悖论的存在:—方面以启蒙立场,对滋生童养媳的婚俗现象和童养媳形象进行彻底的否定与批判;另一方面又立足于人道主义立场认同童养婚存在的合理性。本文从
< 1 2 3 ... 1663 1664 1665 ... 1690 1691 169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