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聆听悲剧,感受震彻心扉的灵魂涤荡
作者: 沈玉皎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意蕴   灵魂   感受   继承与发展   古希腊悲剧   悲剧意味   命运主题   《雷雨》  
描述: 通过对古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戏剧结构、变态女性形象的塑造和诗意的浪漫阐释的继承与发展,《雷雨》以其深邃的人性感怀、崇高的悲剧意味、迷人的审美追求与读者的内心体会与生命感怀产生心灵的共振与交融。 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的经典之作《雷雨》是一部跨越近百年的文学名著,它以其丰富的情节刻画,激烈的戏剧冲突,鲜明的人物塑造,深邃的人性感怀激荡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给读者带来在文本中以及文本外蕴含的跨学科视角下的对于家庭,对于责任,对于理想,对于命运、对于人性,对于人生的无尽思索与感喟。从曹禺的《雷雨》作品中,我感
方志燕不加V的公益人
作者: 任蕙兰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方志燕现是一家传媒公司董事,不过在朋友圈子里她更知名的身份是公益组织“启明书社”创始人。“方志燕我听说过,很有能力。”几个月前“启明书社”的一场年会上,笔者和几个参与者聊起方志燕,不论熟识或不熟识的,普遍评价是“能做事”。把各方信息拼凑一下,“剑桥硕士”,“国际法专业”,“翻译了几本国际法著作”,“做了五六年公益”……勾勒出一个精英女性的形象。 履历中随便一项就能令一个人有资本不低调,但见到方志燕本人却显得格外质朴——不施粉黛,头发随意一扎,穿一件简单的白T恤,胸口印着大红剪纸图案(似乎在某次启明书社的义
壳:许恒专访
作者: 祝雪霏   李健杰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收藏   摄影作品   艺术家   定位   艺术创作   人类   成长历程   女性形象   男性   电子游戏  
描述: 如果只看许恒之前的作品,的确不知道这个年青人心里的真实想法,采访开始他讲了自己的两个梦,于是我终于明白那些男身相的作品并非刻意抓取观者好奇与惊叹。人类经过了百万年的进化,我们的心灵却没有
《红楼梦》与20世纪中国文学
作者: 王兆胜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模式   中国新文学   《红楼梦》   反叛精神   存在悲剧  
描述: 20世纪中国文学与《红楼梦》存在着广泛、内在而又深刻的渊源关系 ,它的生成除了直接受益于西方文化和文学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审美意识外 ,《红楼梦》这个中国文学的集大成者也不可忽视。本文认为 :《红楼梦》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来说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它在个性解放、悲剧精神、女性形象塑造和叙事模式等方面都具有原型和示范的作用 ,这也是 2 0世纪中国文学能够健康的成长起来并取得惊人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 ,作者也指出 :2 0世纪中国文学对《红楼梦》是有超越的 ,而它所受到的后者的不良影响亦应引以为戒
日常叙事下的大众人生——试论张爱玲小说叙事的基本策略
作者: 王艳玲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日常叙事   大众人生  
描述: 日常生活叙事是对个体生活经验进行想象性表达的一种叙事状态,张爱玲继承了这一文学叙事传统,在其文本中,她通过日常叙事照见寻常生活场景中的俗世男女挣扎扑腾的人生与命运,为人们照亮了世界的真实。 关键词:张爱玲日常叙事大众人生 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识码:A 一日常叙事——张爱玲小说叙事的基本策略 所谓的日常叙事,即“小叙事”,是相对于“宏大叙事”、英雄叙事而言的。日常生活叙事是对个体生活经验进行想象性表达的一种叙事状态,它以个体的日常生活为表现对象,往往同个体生活中的琐
从笑语“婴儿”到哭泣的“宁姑”
作者: 贺金茹   来源: 蒲松龄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婴宁   柔弱化   失语化  
描述: 《婴宁》讲述了同名主人公从笑语“婴儿”的生命本真状态,经重重社会教化,最终被塑造为“不复笑”之宁姑的生命历程。婴宁的个人悲剧,折射出在男权社会制度下,女性不得不走向失语化和柔弱化的历史性悲剧。 关键词:婴宁;男权社会;失语化;柔弱化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关于《婴宁》同名主人公的名字由来及涵义,有学者考证,“婴宁”二字源于《庄子·大宗师》:“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认为“撄宁”意为“扰乱中保持宁静”。也有学者强调“撄宁”兼有动与静双重意义,“既是外物干扰
明代《三言》小说中的“三姑六婆”形象探究
作者: 许璟梓   来源: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伦理   三姑六婆   人物形象  
描述: "三姑六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其形象反映了晚明的社会风貌和百姓的生活场景,折射出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在文学中的伦理意蕴。"三言"文本中各个"三姑六婆"形象,一方面具有趋炎附势、唯利是图、违背封建伦理道德的性格特征,体现出她们的悲剧命运是由其低下的社会地位和金钱观念、强烈的社会现实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传统文学作品对女性形象的某种妖魔化,并以此突出冯梦龙反对封建道德束缚,提倡人欲,但不赞成纵欲,淡泊贞节观念等思想观念。
林黛玉、朱丽叶爱情悲剧的异同与文化处境分析
作者: 蒋睿   来源: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同比较   爱情悲剧   朱丽叶   文化处境   林黛玉  
描述: 林黛玉、朱丽叶分别是中国小说<红楼梦>和英国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大胆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爱情作为人的感性存在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它必然要受到以理性为主要取向的文化的制约.尽管东西文化存在着种种差异,但它们在对爱情这种人类行为产生制约的作用上是一致的.因此,东西文化间的差异,使得朱、黛对爱情表达的意志取向不同,对理性文化反抗意识不同,她们对爱情的追求呈现出不同的方式,但由于她们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物,都以感性存在对抗文化意识,都追求生命精神的永恒取向,因而又表现出很多的相似点和必然性.
世界法学家再聚首人类法治新声音
作者: 克楠   来源: 法律适用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63年   法学家   2005年   声音   法律维护   法治   人类   世界和平   非政府组织  
描述: 世界法律大会实际是世界法学家协会的年度会议。该协会成立于1963年,最早的名字叫做"通过法律维护世界和平中心",后易名为世界法学家协会,属于非政府组织。协会办公地点目前设在美国的华盛顿。从1963年成立伊始,迄今为止,两年一次的年会共召开过21届,2005年是第22届。在该协会的官方网站上,我们可以见到一个图标,是一个以蓝色地球为背景的女性形象,高高举过头顶的左手中拿着一架天平,同时以拉丁文写着: "经由法律而来的和平",这也是世界法
形象视听造型:走上荧屏的聊斋人物形象还原
作者: 彭流萤   来源: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人物   《聊斋志异》   形象还原   电视剧   视听造型  
描述: 古典短篇小说之一的《聊斋志异》一批精彩迷人女性形象的塑造成功,是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画廊的空前收获。曾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的《聊斋》故事,渗入了现代改编者的思想后,搬上荧屏的聊斋人物的命运已经被重新谱写。导演对影视剧中人物形象的改编与再创造,使换上了新衣装的聊斋人物"突破古典性格形象",并以其传奇而可爱的面貌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而从当代导演的荧屏回到蒲松龄笔下的原著,重新审视这些栩栩如生的聊斋人物在实现自身转换前的形象,拥有时代新品格的聊斋人物也在作者和导演不断创意性的造型中愈加丰满起来。
< 1 2 3 ... 1639 1640 1641 ... 1690 1691 169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