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Trudging along the Journey of Self-exploration: On Louisa in The Man Who Loved Children
作者: 廖佳玲   来源: 上海对外贸易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Stead   literature   consciousness   female   Christina  
描述: 《热爱孩子的男人》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克里斯蒂娜·斯特德于 1938-39 年基于她自己童年的生活经历而撰写的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经典著作。斯特德是 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与帕特里克·怀特齐名的澳大利亚作家”,她的这部作 品曾被誉为“可与《战争与和平》、《罪与罚》以及《追忆似水年华》媲美”的名 著。小说通过讲述一个美国中产家庭中令人发指的家庭纷争,对女性在家庭和社 会中的生存状况进行了严肃的思考;深刻地刻画了 20 世纪早期的女性在当时强 大的父权文化统治下为争取独立、实现自我的艰难历程。恰如斯特德在写给一
被遮蔽的光芒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images   consciousness   sexy   Zhuang   discrimination   female   ego   Nationality  
描述: 壮族影视文学近年来的崛起,理应受到学界应有的注意,其实翻开壮族影视文学史,就会发现早在50年代它就走向了全国,只是缺乏关注。壮族影视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具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从“女性形象”这个窗口,可以有效剖示壮族影视文学的发展轨迹和独有精神风貌,同时也可以为时下女性主义理论批评者提供新的女性群落以扩充修改原先针对汉族女性的女性主义理论。 在本论文中,我对壮族影视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分类基本上遵循着年龄和角色。“母亲”在中国的社会中,是女性一生中最为显赫的身份,在家庭中,她行使着男权社会赋予的权力,对下代进行教导
自我意识的觉醒—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差异及产生的原因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image   consciousness   sex   self   female   passive   second  
描述: 女性形象一直是绘画界永恒不变的主要角色,从原始社会开始,女性的形象一直被各个时代所赋予不同的定义。但一直以来,社会被定义为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性别,在传统男性社会定义中女性形象被定义为温柔美丽和性感的消费形象和被动的欣赏角度。直到20世纪70年代女权运动的发展使女性形象开始有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尤其体现在女性艺术家的艺术语言中。女性把这种传统的被动地位逐渐转化为主动、独立自我,真实的女性身体,女性形象的不断改变代表着女性这一被称为“第二性”的群体正依靠她们自己的力量在改变被动的历史。也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
论陆云龙的女性观―以《型世言》评点为主
作者: 雷庆锐   来源: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评点   reflection   型世言   concept   Lu   陆云龙   the   女性观   of   commenting   Yunlong   female   on  
描述: 晚明下层文人陆云龙在对拟话本小说集《型世言》中的诸多女性形象进行评点时,鲜明地表现了他对女性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陆云龙的女性观既充满了传统的保守思想,又渗透着进步的开明意识,其矛盾性是受传统理学思想和晚明启蒙思想的双重影响所致。
“东吴系女作家”研究(1938—1949)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love   literature   ideal   University   Shanghai   of   Soochow   from   style   female   writers"group   universal  
描述: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文坛,由特殊的历史条件所致,可谓新人辈出,佳作云集,尤其是涌现出一大批年轻的女作家,将这个异常敏感的时间段升华成为“五四”以来女性作品最为喷薄的重要时期。其中最优秀的当属今日已在专业研究领域与大众阅读层面都受到相当瞩目的张爱玲、苏青。随着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文学构成的进一步深入考察,更多早已如珠散落的女作家逐渐进入今日文化界的视野。包括施济美、汤雪华、俞昭明、程育真、杨琇珍、郑家瑷等人在内的“东吴系女作家”便是当时曾经风行一时的著名女作家群体。 受来自于自身与时代的多重因素制约,她们在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