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美国黑人妇女的教育问题:从艾丽丝·沃克的长篇小说《殿堂》说起
作者: 王成宇   来源: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妇女   性别主义   教育   奴隶制   种族主义   《殿堂》  
描述: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其长篇小说《殿堂》中塑造了一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黑人知识女性形象,虚拟出现实社会不可能存在的黑人女性的殿堂。美国黑人妇女从来没有真正享受过和白人,甚至和黑人男性平等的教育权。其原因主要有四:奴隶制规定了女性奴隶的工具属性,种族主义歧视,性别主义歧视,黑人女性麻木灵魂的自我放逐。
美国黑人妇女的教育问题―从艾丽丝•沃克的长篇小说《殿堂》说起
作者: 王成宇   来源: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妇女   性别主义   教育   奴隶制   种族主义   殿堂  
描述: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其长篇小说《殿堂》中塑造了一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黑人知识女性形象,虚拟出现实社会不可能存在的黑人女性的殿堂。美国黑人妇女从来没有真正享受过和白人,甚至和黑人男性平等的教育权。其原因主要有四:奴隶制规定了女性奴隶的工具属性,种族主义歧视,性别主义歧视,黑人女性麻木灵魂的自我放逐。
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雍文明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黑人女性   黑人民族   黑人妇女   黑人女作家   《秀拉》   看不见的人   《看不见的人》   美国黑人文学   美国黑人作家   珍妮  
描述: 20世纪以来,美国黑人文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黑人文学具有黑人民族的性格和美国文化的特色,是美国文坛中的一朵奇葩,具有别样的风情,因而成为美国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黑人文学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转变,黑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像其他文学形式一样,逐渐变得有个性、更丰满,但是由于美国黑人女性命运的悲惨、处境的
托妮·莫里森对黑人女性形象的重塑
作者: 崔淑丽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妇女   黑人女作家   白人   托妮·莫里森   重要地位   黑人女性   文学成就   作品   女性形象   当代文坛  
描述: 托妮·莫里森在美国当代文坛占有重要地位,她祖籍非洲,属于非裔黑人女性。在莫里森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她的家乡——美国俄亥俄州的钢城洛罩恩。1931年,莫里森出生在一个非常普通的黑人家庭,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母亲是白种人家中的女佣,然而家庭的平凡并没有造就莫里森的平凡,莫里森通过非凡的努力,终于以黑人女性文学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对惠特曼诗歌中女性形象的解读
作者: 姚忠保   来源: 短篇小说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己之歌   黑人妇女   写作风格   自由体   埃塞俄比亚人   《草叶集》   特曼   美国独立   资本主义时代   母系文化  
描述: 惠特曼的诗歌都收录在《草叶集》中,《草叶集》一共收录了惠特曼的380篇诗歌,后来被分组编排在《铭言集》《亚当的子孙》《离别之歌》等作品集中。在这部作品集中,体现了惠特曼独特的写作风格,他在美国文坛是开创自由体先河的诗人,《草叶集》也是一部具有美国风格的诗集。由于惠特曼生活在美国独立之后的资本主义时代,那个时候的人们逐渐开始
女性的挣扎 心灵的呐喊——《所罗门之歌》女性形象剖析
作者: 张建群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妇女   历史地位   民族传统   托妮·莫里森   妇女解放运动   男女平等   《所罗门之歌》   小说家   女性形象   诺贝尔文学奖  
描述: 托妮·莫里森,1931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罗伦城,自幼接受黑人民族传统及文化的熏陶。她毕业于霍华德大学,后进入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攻文学,获硕士学位。她长期从事着编辑和教育工作,是美国当今极有影响的编辑、小说家、教育家、戏剧家,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淡化肤色意识,强化黑人种族意识
作者: 雷华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妇女   赫斯顿   美国文学史   黑人女性   黑人文学   女性形象   黑人文化   黑人女权主义批评   传统文化   珍妮  
描述: 引言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黑人文化获得了空前的繁荣,该文化活动的中心是纽约市的哈莱姆区,在美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哈莱姆文艺复兴”,又称新黑人运动。这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当属左拉·尼尔·赫斯顿。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是黑人女权主义批评家们经常引用的经典著作。本文认为珍妮形象的塑造具有深刻的意义,不仅颠覆了传统的黑人女性形象,还通过珍妮的形象反映了弘扬黑人传统文化,重建黑人民族意识的重要性。 一、颠覆传统黑人女性形象
《寻找母亲的花园》蕴涵的女权思想
作者: 张颂华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妇女   黑人女作家   母亲   种族歧视   黑人女性   女性形象   美国南方   美国黑人   艾丽斯·沃克   女权思想  
描述: 作为美国当代最为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艾丽斯·沃克曾凭借小说《紫色》一举获得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家协会奖等多项殊荣。她的作品主要围绕美国南方黑人的生存境遇展开,尤其是针对黑人妇女的命运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刻画。艾丽斯·沃克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其一是面对生活的重压默默忍受,遭受到了来自于肉体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打击,比如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中塑造的女性女人生;其二是与本民族的文化保持着疏离感的女性形象,她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树意象
作者: 刘晓琳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妇女   赫斯顿   梨树   哈莱姆文艺复兴   表现主题   意识觉醒   黑人文学   女性形象   意象   珍妮  
描述: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黑人女作家、民俗学家佐拉·尼尔·赫斯顿一生致力于本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她对自己的非裔美国人的身份非常自豪,其作品旨在唤醒黑人对自己身份的肯定和热爱。她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是黑人文学中第一部充分展示黑人女子内心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在黑人女性形象的创造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该作品中,"树"这一意象对表现主题起着重要
叛逆者、捍卫者、继承者:解读《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三位女性
作者: 杨婧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冲击   黑人妇女   黑人女作家   叛逆者   民族文化   母亲   黑人女性   艾丽丝·沃克   女性形象   文化遗产  
描述: 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是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也是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黑人女作家。作为黑人女性文学的领军人物,沃克特别关注美国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她们的内心世界。从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黑人妇女所持有的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生活态度的描述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