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黑人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17 条
-
解读艾丽斯·沃克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
-
作者:
万丽丽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
艾丽斯·沃克
女性主义
-
描述: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最具才华的作家之一。作为一名黑人女权主义文学的旗手,沃克对女性主义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在她的文学作品中成功地刻画了一系列的黑人女性形象。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她们,不仅有利于女性文学的发展,对提高黑人女性甚至整个黑人种族的社会地位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的新黑人女性形象
-
作者:
霍侠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
新形象
黑人女性
-
描述:
玛雅·安吉罗的《我知道笼中的鸟为何歌唱》是一部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的自传体小说,是美国黑人妇女文学创作中里程碑性的重要作品。作品所以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安吉罗在书中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文章试分析小说中三位性格迥异的黑人女性,以揭示该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特点。
-
白人文化冲击之下的黑人女性身份危机
-
作者:
李照冰
马庆霞
来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危机
黑人女性
白人文化
-
描述:
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杰出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1931-)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展现了白人文化主导下的审美价值观对黑人女性的精神戕害,探索了黑人女性身份的困境及出路.本文在性别、种族和文化等多重视域的关照下重点对作品中的佩科拉等几位典型的黑人女性形象进行剖析,从反面说明了黑人女性的健康发展之路,同时也为日趋复杂的黑人女性身份困境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和解决途径.
-
隐忍与抗争——解读《所罗门之歌》中黑人女性的声音
-
作者:
佘艺玲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声音
黑人女性
《所罗门之歌》
-
描述:
《所罗门之歌》在塑造男性主人公的同时,也刻画了一组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黑人女性形象。莫里森透析她们的声音,描写她们在男权主义和种族主义双重压迫下的压抑和愤懑、隐忍与抗争,让读者看到黑人妇女为改变生活和命运而作的种种努力。
-
自我与民族文化的坚守者
-
作者:
王琳
来源:
山东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身份
自我
黑人女性
-
描述:
洛兰·汉斯贝里在其代表作<阳光下的葡萄干>一剧中成功塑造了贝尼莎这一个性鲜明,不屈从于主流文化的黑人女性形象.尽管面对来自种族、性别以及阶级等各方面的压迫,她却敢于抵抗支配文化强加于其的种种准则,认同民族文化,进而确立黑人身份.作者以贝尼莎为传声筒,成功解构了以白人男性为中心的霸权话语,消解了父权制的二元对立.
-
从《日常家用》中梅格的性格变化透视美国黑人文学思想的嬗变
-
作者:
王辰玲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哈莱姆文艺复兴
黑人女性
-
描述:
艾利斯·沃克(Alice Walker)是当代美国文坛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提出了女性主义的理论,重视文学创作中的黑人女性话语。她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黑人女性群体,充分显示了她对黑人妇女命运的关注。她的短篇小说《日常家用》(Everyday Use,1913)中描写了围绕着旧百衲被(黑人传统文化遗产的象征)发生的冲突,展现了三个不同的女性形象。本文着重分析了女主人公梅格,从人物的失声到人物意识的凸显,进而到人物性格的凸现,逐步揭示了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反映了美国黑人文学思想的嬗变。
-
枯萎凋谢的玫瑰:《所罗门之歌》中女性人物悲剧命运解读
-
作者:
王军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歧视
种族压迫
黑人女性
悲剧命运
-
描述: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瑞森的第三部作品.小说在讲述主人公奶娃道德成长历程的同时,对同奶娃有着密切关系的四个女性人物(母亲露丝,姐姐莉娜和科林西安丝以及情人哈格尔)的悲剧人生进行了描写.本文旨在对她们遭受的性别歧视和种族压迫的悲剧命运进行解读,揭示黑人女性只有获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独立并以本民族文化作为立身之本,才能赢得自身的解放.
-
母爱的无私与无助
-
作者:
邹燕
来源:
文学界(人文)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重母性
艾娃
黑人女性
-
描述: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秀拉》为我们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女性人物形象:秀拉、奈尔和艾娃等。让我们看到了黑人女性多姿多彩的一面。本文通过对艾娃的分析.反映出了母爱的无私与无助,以及黑人母亲形象和母性的双重力量所折射出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
-
略论《宠儿》中三代黑人女性形象
-
作者:
贾丽婷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奴隶制
自由
觉醒
黑人女性
《宠儿》
-
描述:
通过深刻分析托妮.莫里森代表作《宠儿》中的三代黑人女性形象、种族歧视下的黑人女性的心路历程以及三代黑人女性独立、自由意识的逐步增强,揭露了奴隶制的非人性的本质,更为重要的是它也使人们意识到:黑人女性必须始终坚持这种独立的自我意识才能彻底摆脱奴隶制和种族压迫,获得真正的解放。
-
《他们眼往上苍》的文学价值探讨
-
作者:
宋晖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哲学
特征
效果
黑人女性
《他们眼往上苍》
-
描述:
丹纳<艺术哲学>的第五章探讨了艺术品的价值高低和文学作品的等级,而两者的评判标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有三个标准:特征重要的程度,特征有益的程度,效果集中的程度.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是黑人文学中第-部展示黑人女子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在黑人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创造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被誉为"黑人文学的经典.本文就根据丹纳的这三个标准来分析作品的文学价值,探讨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