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美国文学中黑人女性形象的转变
作者: 张丽娟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形象   黑人女性   转变  
描述: 在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历程中,黑人女性形象有着一个和黑人文学发展过程相类似的转变轨迹。具体地说,美国文学中的黑人女性形象的转变先是从"被奴役者"的形象转变为"抗争者"的形象,继而又转变为"独立者"的形象。以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为代表的文学群体,不仅构成了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而且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宝库,研究和探讨美国黑人文学对研究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从《最蓝的眼睛》《宠儿》看托妮·莫里森的女性观
作者: 王颖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黑人女性   回归自我  
描述: 托妮·莫里森在她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受尽苦难折磨的女性形象,她们或抗争、或沉沦、或奋起。本文试通过她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作品《最蓝的眼睛》和《宠儿》中的女性形象探索她女性观的形成
《他们眼望上苍》中黑人女性身份的建构
作者: 隋志娟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建构   佐拉·尼尔·赫斯顿   《他们眼望上苍》   黑人女性  
描述: 《他们眼望上苍》是20世纪美国黑人女作家、人类学家、黑人民俗学家赫斯顿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公认的黑人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的价值并不只是在于对种族歧视的揭露上,而是在于这是第一部黑人女性主义觉醒的作品。赫斯顿在小说中塑造了珍妮这一黑人女性形象,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从黑人女性种族身份的建构、黑人女性性别身份的建构、黑人女性阶级身份的建构三方面,浅析《他们眼望上苍》中黑人女性身份的建构
试论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
作者: 袁瑞姣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种族压迫   性别歧视   黑人女性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是以反对奴隶制度和男权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文学形式,它源于民谣、歌曲等黑人民间文学。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出现了许多描写黑人女性的悲惨命运的作品;20世纪60年代以来,涌现了许多优秀的黑人女作家,如爱丽丝、莫里森、奥德利等,出现了《最蓝的眼睛》《紫色》《宠儿》等优秀作品。同时,许多黑人女性走向了学术研究领域,挖掘被人们遗忘的黑人女性文学,建构黑人女性的主题精神,也推进了黑人女性文学理论的发展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秀拉》解读
作者: 王崇恩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立   《秀拉》   黑人女性   自我精神   女性主义  
描述: 《秀拉》是托尼·莫里森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作品通过对秀拉、夏娃和奈尔三位典型黑人女性形象命运的刻画,展现了黑人女性在面对性别、阶级和种族三重压迫下勇于对抗传统、寻找自我的不屈精神,彰显了黑人女性的意识觉醒。而对秀拉、夏娃和奈尔的人物形象分析,对研究黑人文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基于此,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秀拉》,从黑人女性生活的社会环境着手,重点分析秀拉、夏娃、奈尔这三位黑人女性对自我的找寻历程,揭示出黑人女性在找寻自我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与艰辛,深化了对托尼·莫里森的作品《秀拉》的认知与理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崔东琦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迪伊   黑人女作家   美国黑人文学   黑人女性   白人社会   形象分析   白人文化   黑人文化   艾丽斯·沃克   民权运动  
描述: 引言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是当代美国首位获得普利策奖的黑人女作家,是美国黑人文学和女性文学的领头人物,在美国当代文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艾丽斯·沃克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一个黑人佃农家庭,在成长的过程中,她亲身经历了黑人在白人社会中受到的种种歧视以及求生的艰难。严酷的生活条件赋予了她极强的反叛精神
从《紫色》中黑人女性形象探析沃克的“妇女主义”
作者: 蒋会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主义   黑人女作家   经济独立   《紫色》   黑人女性   黑人小说   威廉·福克纳   黑人男性   男权主义   马丁·路德·金  
描述: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男性无论在权势、地位还是思想、政治等领域,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制定法律、统治国家、维持秩序,甚至发动战争。女人永远处于被支配地位,即使在历史上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在历史舞台上也只是优雅的点缀或者惊鸿一瞥、灵光一现。男人往往与权力、金钱
精神生态视阈下《宠儿》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籍琰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情节   《秀拉》   精神生态   托尼   黑人女性   《宠儿》   普利策文学奖   《所罗门之歌》   白人文化   莫里森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1970年,莫里森发表了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之后她又相继创作了《秀拉》《所罗门之歌》《柏油娃》《宠儿》《爵士乐》等作品。其中《宠儿》是她文学创作生涯的里程碑,不仅为她赢得了1988年的美国普利策文学奖,也让她在1993年
从《紫色》中的黑人女性形象设置探析沃克的“妇女主义”
作者: 宋明峰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种族平等   妇女主义   威尔斯   妇女文学   《紫色》   美国佐治亚州   女权主义   黑人女性   艾丽丝·沃克   民权运动  
描述: 艾丽丝·沃克于1944年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17岁进入斯帕尔曼大学学习,时值美国的民权运动蓬勃发展时期,沃克随即投身于反对种族歧视、争取种族平等的运动之中,十多年后她在任教的威尔斯利大学首设妇女文学的相关课程与研究,并担任《女性》杂志的编辑
《秀拉》的女性叙事
作者: 姚蕊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写作手法   黑人民族   生活道路   黑人女作家   《秀拉》   黑人女性   女性叙事   莫里森   牺牲精神  
描述: 在《秀拉》这部著作中,莫里森通过书写女性独特的欲望以及感情,来阐明女性主体地位的重要性,颠覆女性是男性附属品的定义,赋予女主人公秀拉勇敢、自我的特点。文章中秀拉利用身体来征服男人,获得主动,从而映射出黑人女性打破传统,获取主动和自由的信念,通过对女性主体身份的确立,来影响整个民族的意识,从而获取整个黑人民族性地位的确立。一、《秀拉》中的女性形象(一)秀拉的女性形象秀拉是小说的女主人公,在书的扉页,作者把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