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金瓶梅》与《红楼梦》比较
作者: 黄谟军   来源: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瓶梅》   《红楼梦》   语言运用   题材选择   人物塑造  
描述: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金瓶梅》与《红楼梦》作比较研究:从题材选择看,两部书的表现内容均为:描写家庭日常生活;把妇女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但《红楼梦》选取的封建家庭更具典型意义,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具典型性。从人物塑造看,《金瓶梅》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主要有: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描写室内陈设,陪衬或反衬人物性格。《红楼梦》对此一一借鉴,而且更为摇曳多姿,各臻其妙。从语言运用看,《金瓶梅》的语言风格对《红楼梦》有很大影响;《红楼梦》吸取《金瓶梅》优点,形成自己独有的语言特色,语言艺术超过
论电影《搜索》中女性形象的“二次成长”
作者: 邱倩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关系   女性视角   宏远   迷局   网络暴力   陈凯歌   题材选择   创作转型   网络生存   新闻职业道德  
描述: 一直在历史的宏远背景中游走探索的陈凯歌,这一次将矛头对准了当下现实,并把着眼点立在了"网络暴力"这么一个时下非常新颖的题材上,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陈凯歌力图创作转型的努力。但饶有趣味的是,陈凯歌对"网络暴力"的题材选择,似乎是对当年《无极》带给他的窘境的一次艺术辩解。电影中的叶蓝秋好像映射的正是现实中的陈凯歌,这种同质性的巧合,或许并不是巧合,而是陈凯歌对网络生存下大众的一次教训式的拷问。
论当代女性画家的工笔重彩人物画创作
作者: 刘翠翠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革时期   创作题材   重要地位   现代美术史   美术创作   色彩运用   题材选择   作品   工笔重彩人物画   女性形象  
描述: 一创作题材的选择1949年至1976年间工笔重彩人物画创作题材的选择有了新的发展,并在艺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出现了一批在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女性画家作品。这些作品所具有的经典性,不仅反映了时代,而且代表了时代。例如,1953年姜燕创作的《考考妈妈》就是在当时新年画创作运动和改造中国画的背景下产生的。《考考妈妈》通过描绘北方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学习场景,以亲切感人的手法反映了50年代初的"扫盲"运动。文革时期,工笔重彩人物画在题材选择上注重英雄人物的塑造,在人物的造型与场景的交待上,更加追求舞台化、夸
静心觉悟的美丽:评于文江的工笔绘画
作者: 吕品田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体验   工笔   生活中   理想化   觉悟   审美取向   审美认识   题材选择   绘画   女性形象  
描述: 于文江爱好把玩,是个善于从生活中找乐的人。2004年,我们同游埃及、土耳其,一路上都见他沉浸在如获至宝的喜悦之中。其实他未必真的觅得什么特了不得的珍宝,只不过小小地淘到了一两件他自己觉得好得不得了的外国雕刻小品而已。然而,他却为这可心的收获着实地兴奋了一路,还时不时地故意挑逗别人念想他的
丁玲的女性意识及在创作中的表现
作者: 李晓峰   来源: 宝鸡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动机   莎菲   人生悲剧   自身弱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   题材选择   女性生存状态   知识女性   性压抑   阿毛姑娘  
描述: 作为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成就的女性作家,丁玲在她一生的小说创作中,其题材选择大都涉及到中国女性的生活领域,她以自己的多彩之笔,塑造出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确立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丁玲的创作表明,她始终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