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当代历史题材戏剧女性形象的缺失
作者: 张畅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化   革命   历史戏剧   女性形象  
描述: 当代历史题材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呈现男性化、政治化与概念化倾向,剧作者为了顺应当时的政治需要,往往将女性形象过分理想化,甚至拔高到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精神境界,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革命意志的凸显;二是女性意识的消解;三是内在心理的遮蔽。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红豆》中革命和爱情的女性
作者: 李鑫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   爱情   《红豆》   女性  
描述: 认为是革命战胜了爱情,是大我战胜了小我;是优秀的革命工作者抵制住了资本主义的诱惑,最终江玫是成功的、幸福的。可笔者却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从小说描述的社会大背景来看,江玫她是一位因受压抑而人生观畸形的牺牲自我的女性形象。
革命变雌雄:中国社会主义电影的性别政治
作者: 韩琛   来源: 文化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义电影   恋物   革命   性别政治   文化霸权  
描述: 作为一项针对资本主义商业电影机器的视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电影中的女性被塑造为新圣女战士。这些女性形象完全祛除了色情意味,放逐了窥淫式的凝视政治,并作为革命意识形态的凝结物投射于电影银幕,但与此同时又
红旗谱出的女性中国梦——“红旗谱三部曲”中女性理想的嬗变
作者: 李进超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共产主义   中国梦   革命   红旗谱三部曲   家庭梦  
描述: 日子。新一代女性为革命风云所激荡,在飘扬的红旗的指引下,得以走出农村女性狭隘的思想观念,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革命斗争,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伟大中国梦而奋斗。
蒋光慈与张爱玲的“上海书写”对比分析
作者: 李若琳   来源: 当代青年(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蒋光慈   张爱玲   革命   世俗   上海书写  
描述: 蒋光慈与张爱玲,两个不是上海人的“上海人”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对上海这个城市有着独特的情结。二人的作品都依托于“上海”这一特殊空间复杂的“现代性”和殖民性质,营造出他们眼.中的上海形象。而由于时代背景,家庭背景,个人经历等因素的不同,二人对上海的书写在具体的创作上又体现出鲜明的风格特点。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蒋光慈与张爱玲这两位作家的家庭背景和生平经历,以及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寻二人“上海书写”的不同之处。
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对妇运政治伦理价值取向的建构
作者: 万琼华   来源: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民革命时期   革命   妇女运动   女权   政治伦理价值取向  
描述: 国民革命时期,“革命”话语呈压倒之势,国共两党经由历次党代会以及政党领导者和妇运领袖对妇女运动的新诠释,建构出“革命先于女权”的政治伦理价值取向,在将妇女运动推向高潮的同时,也打上了政党政治的烙印,使妇女运动的性质和内容发生根本性转变,自此以后,妇运领袖在国民革命及后来的革命中始终处于边缘位置。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