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左翼小说中女性形象的颓废性研究
作者: 邬非非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革命   左翼文学   复杂性   女性形象   颓废  
描述: 颓废的定义以及中国颓废文学的发展历程,探究左翼文学颓废性的渊源。以左翼作家蒋光慈为例重点探讨革命以及外部环境带给
女性形象的“在场”与性别“失语”:《人民画报》(1950—1976)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赵金钿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摄影   意识形态   革命   视觉规训   女性形象  
描述: 妇女解放是中国革命的题中之意,而呈现在视觉上却是一种去性别化,即去掉女性的性别特征,而用一种符号化的“劳动妇女”形象取代之,这种劳动妇女形象体现了革命意识形态对于新中国妇女形象的建构。本文以《人民
茅盾和丁玲小说中都市女性形象的对比
作者: 万潇潇   来源: 新疆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   恋爱自主   革命   男强女弱   “女”性  
描述: 。由于作家性别及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他们作品中的女性在革命观、择偶观、婚恋观上存在差异。本文以茅盾和丁玲小说中都市女性形象的对比为出发点,通过二人笔下都市女性“性征”的不同;贞操观念和爱情观念的不同
丁玲延安时期文学创作研究
作者: 陈腾   来源: 深圳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革命   丁玲   知识分子   女性  
描述: ,始终交织着个性主义者丁玲、知识分子丁玲、革命者丁玲以及特殊年代的女性主义者丁玲等多重身份的碰撞和冲突。因此延安时期的丁玲以及丁玲的文学创作成为我们理解丁玲和其文学创作的一扇窗口,同时也成为我们观察
女性·身体·革命——茅盾在革命背景下的女性讲述
作者: 李玉荣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革命   身体   茅盾   女性  
描述: 作为二十世纪的文学大师,茅盾生动再现了经受了“五四”退潮到大革命失败的双重刺激后的新女性们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下的多种人生演变轨迹。他希冀通过对女性之身的书写拨开笼罩在他自身及整个国家之上的迷雾,从中
试析电视剧《那时花开》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林雨鋈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背景   三年游击战争   红军   革命   信仰   爱情故事   成长历程   女性形象   年轻女性   花开  
描述: 《那时花开》作为国内第一个亮出红色原创概念的作品,以平等视角(三个迥异的年轻女性的成长历程),结合厚重的时代背景(从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到红军主力转移,到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将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娓娓道来:70多年前,在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的土地上,一群普通战士,是怎样怀着无比高尚的情怀和坚定不移的意志,经历了动荡中真真切切的爱恨
女界革命大事记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大事记   革命   示范   中国女学   教会女校   宁波   妇女教育   女性形象   女权思想  
描述: 1844年,英国伦敦传道会东方妇女教育促进会委员爱尔德塞在宁波设立女校。教会女校出现伊始,被各种离奇的推测描绘成魔窟,却在接下来一个世纪的实践中为重塑中国女性形象和意识提供了有益的示范。
“莎菲女士”在延安:丁玲对革命女性地位的探讨
作者: 盛汝真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灵创伤   莎菲   女性意识   革命   传统道德   丁玲   延安   毛泽东   女性形象   时代情绪  
描述: 一丁玲是一个敏锐感受时代情绪的作家,尤其对女性的关注和描写,折射女性的心理体验。她最早的作品如《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阿毛姑娘》,描写了负着时代苦闷与心灵创伤的叛逆女性,喊出了她们的不满与不平,基调哀怨而又激愤,
徐訏的革命与情爱:浅析《风萧萧》
作者: 刘芳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爱   女性美   局外人   女主人公   海伦   人性   革命   第一人称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自从中国现代小说兴起,"革命+恋爱"就成为一个经典主题。本文以徐訏的小说《风萧萧》为主要探讨对象,力图探索徐訏式的"革命与情爱",他属于"革命+恋爱"谱系的一个小小的变奏。《风萧萧》的小说材料包罗
《苦菜花》:诉不尽的女性芬芳
作者: 三少   来源: 大众电影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题精神   电影   男性形象   菜花   心路历程   革命   母亲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电视剧  
描述: 《苦菜花》的改编过程中,冯德英在保持小说主题精神的同时,略去了于得海、柳八爷等一批重要男性形象,某种程度上,这成了一部反映女性心路历程的革命颂歌。之所以电影《苦菜花》还是深深铭刻了冯德英的痕迹,主要在于母亲作为第一主角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