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异域文化语境下的女性言说
作者: 王英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建构   边缘弱势   雌雄同体   母女关系   爱情与女性自我  
描述: 本论文以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及女权主义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美国华人女作家在种族文化和性别文化双重夹缝中,是如何打破沉默并建构华人女性身份。 论文首先结合文学界的不同看法,将“美国华文文学”和“新移民文学”的概念作了简要的界定。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美国华人女性文学历经百年的发展史。 论文第二章阐述了美国华人女作家继承中国文化的传统,打破沉默建构华人女性的自我身份。 华人在美国属于少数民族,位于主流文化的边缘。作为少数民族的女性,美国华人女性首先是欧美世界中的华人,其次她们是东方男人世界中的女性,同时她们又是西方男性
双性视角作家海明威
作者: 戴桂玉   来源: 外国文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主义   雌雄同体   双性视角   性别差异   性别角色  
描述: 海明威女性人物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一些分歧 ,这是导致人们不断探索这一领域的原因。本文基于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 ,试图阐述海明威在女性刻画中所采用的双性视角 ,旨在阐明海明威是一个对现代文化和社会中存在的性属和性别问题极为敏感的作家。海明威在小说中描写妇女的不同社会性别角色 ,揭露社会性别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目的是为了探究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适当角色和地位以及两性间的相适性关系 ,以求引荐一条解决社会性别问题的最佳途径。在这种意义上 ,海明威不愧为一位公正的双性视角作家。
伟大的头脑是雌雄同体——苏伟贞小说女性理想人格的建构历程
作者: 巴朝霞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维度成长态   雌雄同体   情欲政治   反通俗   苏伟贞   性别意识  
描述: 1970年代中叶以降,在时代洪流挟卷下的女性作家成为台湾小说文坛上的“新女声”,她们打破了以男性为主的审视视角,用细腻的笔触来呈现女性的生命经验与感情境遇。苏伟贞的创作不仅贯穿了这支队伍的发展、壮大、成熟的各个阶段,而且以其丰厚的创作数量和独特的创作品格参与到台湾当代文坛的建构中。最重要的是,她的创作映射了台湾文坛的风云变幻,从80年代初对女性议题的关注,到解严后对“国族书写”的涉入,她的小说总与当时的文坛潮流遥相呼应。苏伟贞作为台湾新女性主义的代表,眷村和女性是其一直关注的题材,并且她孜孜不倦地进行着自
《到灯塔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理论的实践
作者: 王烈琴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社会   男性话语   雌雄同体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者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化   女性写作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导言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著名的女权主义思想家和女性主义作家。她的长篇论文《一间自己的屋子》大胆提出的"如果一个女人要想写作,就必须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对后来的女性主义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正如肖瓦尔特说:"如果说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妇女运动的女儿
既非妖女,亦非天使:略论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作者: 王逢振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雌雄同体   思想意识   妇女解放运动   文学传统   妇女运动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女权主义批评   60年代   中后期  
描述: 顾名思义,女权主义与妇女运动相关。60年代中后期,西方出现了日益高涨的妇女解放运动,提出十分激进的主张,要求彻底改变现存的世界,被称为“激进的女权主义”。后来,尤其到70年代中后期,其主张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与文化和思想意识联系起来,逐渐形成了“文化的女权主义”,
Virginia Woolf’s Aesthetics of Feminism and Androgyny:A Re-reading of A Room of One’s Own
作者: MA   Jianjun   来源: 比较文学:东方与西方(英文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雌雄同体   艺术思想   性别政治   文化体制   西方   文学观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发展历史  
描述: 本文通过细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理论名著《一间自己的房间》,重温了伍尔夫对西方父权文化体制的批判,对建构女性文学历史的主张,以及女性文学和雌雄同体的文学观,结合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历史,对伍尔夫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