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铁凝】搜索到相关结果 60 条
-
用“浴”拯救心灵:探访《大浴女》中女性人物的心路历程
-
作者:
宋艳珊
来源: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浴”
心路历程
铁凝
《大浴女》
拯救
心灵
女性
-
描述:
铁凝长篇小说《大浴女》是本相当纯粹和天真的小说,小说的重心在于"大浴",是"大欲"之后的"大浴",喻指女性成长历程中心灵世界的净化、沐浴、洗涤一新。文章旨在揭示女性人物内心隐秘,探访女性所共有的心路历程——迷失,放逐,寻找,回归,并提出"用浴拯救心灵"这一美的命题。
-
对人类的体贴和爱——铁凝访谈录
-
作者:
赵艳
铁凝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村题材
人性关怀
文学创作
叙述风格
女性文学
铁凝
-
描述:
对人类的体贴和爱——铁凝访谈录
-
艰难的跋涉 不懈的追求——从人物塑造看铁凝近期小说审美视角的变化
-
作者:
吴延生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追求
人物形象塑造
视角变化
当代小说
铁凝
社会价值
-
描述:
铁凝的创作大体可以分为前期和近期两个阶段。前期创作的审美视角主要放在真善美上,而近期以《玫瑰门》《对面》《无雨之城》《大浴女》《笨花》为代表的作品却一反她温婉、优雅的柔美格调,引入审丑视角。描摹出"畸形"的灵魂和荒诞的生存状态,以此来挖掘人性深层,形成较为冷峻、厚重的犀利文风。她审美视角的转变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人们的自省意识,为新时期的女性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视野,更为乡土文学的高层次文化审视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
铁凝与莱辛小说女性意识与人性关怀比较研究
-
作者:
杨晶晶
来源:
江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艺术建构
女性意识
人性关怀
小说比较
莱辛
铁凝
-
描述:
被视为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坚人物的铁凝与2007年英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都是本国享有广泛影响的作家,其小说创作关怀女性人生与历史命运,在对女性身体、心理乃至精神世界的探索中表达出一种具有性别共通性的女性意识,同时,她们又将这种基于女性的观察与思考延展到关注人类生存状态,对人类人性进行“美”与“丑”的审视,在对人性的深入开掘与情感召唤中获得精神上的共鸣。本论采用平行比较的方法,从女性意识和人性关怀角度对铁凝与莱辛这两位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女性作家进行平行研究,发掘其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
-
论《玫瑰门》中女性人物的悲剧人生
-
作者:
陈忠坤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卷首语
相互倾轧
人性自由
女性世界
女性人物形象
竹西
悲剧人生
人的悲剧
性别意识
铁凝
-
描述:
铁凝在卷首语中这样写道:"《玫瑰门》是迄今为止我最重要的一部小说。书中的主角都是女人,老女人或者小女人。因此,读者似乎有理由认定玫瑰门是女性之门。"①铁凝通过这扇门讲述了三代女人——外婆司漪纹、舅妈竹西和外孙女苏眉的生存轨迹,展示了女人与女人之间既相依为命又相互倾轧的人性悲剧。在这些女性组成的精神世界里,既有爱抚也又占有,既有温情也有妒恨,既有忍让也有叛逆,向读者敞开
-
“践踏者”的姿态——《玫瑰门》中司猗纹“践踏者”形象的表现
-
作者:
詹晨瑶
顾丽莲
来源: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空间
金如意
生存境遇
中司
一个女人
活着
竹西
男性世界
铁凝
男权主义
-
描述:
司猗纹是铁凝1988年发表的长篇处女作《玫瑰门》中的一个重要女性人物,她的生存境遇和反抗贯穿整部小说。"践踏者"司猗纹这一形象被作者展现得淋漓尽致,她以践踏身边的人为乐,不顾亲近与否,毫不留情。文章中主要被她践踏的女性有姑爸、竹西、苏眉等,甚至于在最后践踏她自己,更体现了人物的悲剧性。铁凝在其小说《玫瑰门》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司猗纹,引发了学术界的研究热潮。司猗纹作为一个女人,在男性世界中饱受了践踏和痛楚。但这些痛苦非但没有让她屈服,反而加强了她活着
-
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揭晓
-
作者:
暂无
来源:
诗潮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编
汽车
妇女运动史
中国女性文学
中国版
理论批评
中国当代文学
委员会
长城
铁凝
-
描述:
备受瞩目的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长城汽车杯)日前在北京揭晓,铁凝的《笨花》,乔以钢、林丹娅主编的《女性文学教程》,王光美的《我与少奇》、顾秀莲主编的《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史》等60余种图书分获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之文学创作、理论批评以及荣誉奖项。本届中国女性文学奖由中国版协妇女读物委员会、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共同主办,由国内著名民企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系中国女性文学最高奖。在六十部获奖作品中三部获奖诗集分别为:李琦的《李琦近作选》、刘虹的《刘虹的诗》、胡茗茗的《诗瑜
-
“女性文学”:繁荣背后的危机
-
作者:
刘卫东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身体写作
卫慧
男人和女人
陈染
女性写作
性别意识
棉棉
铁凝
徐小斌
-
描述:
文学”的巨大的影响力和未来发展空间,但是,“盛世”之下,也存在着一些隐忧,如果能够得到较好解决,相信“女性文学”可以进入新阶段,否则,可能因无路可走而偃旗息鼓。1、“女性文学”存在的合法性“女性文学”为什么
-
“性政治”批判的范式及其价值
-
作者:
吴周文
来源:
上海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蓓佳
父权制社会
中国文学
陈国凯
王安忆
女性主义文学
杀夫
大浴女
种族关系
铁凝
-
描述:
研究女性文学的学者都知道,在女性主义先驱凯特·米利特(Kate Millett)《性政治》的著述里,关于"性政治"的主要含义是"性别政治"。所谓"性别政治",是指考察父权制社会由男性对女性实行全面控制与支配的文化背景,进而确认种族关系、阶级关系是一种政治关系,并由此界定确认男女性别的关系,也是一种性与政治的关系。而在新时期初期的《生活的路》(竹林)、《代价》(陈国凯)等作品到当下中国文学"性政
-
女性视角下的城市空间意象
-
作者:
刘立辰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长恨歌》
城市文学
王安忆
当代文学
卫慧
空间意象
陈染
男权意识
铁凝
-
描述:
自20世纪90年代,城市文学焕发出不可遏止的生命活力,女性作家作品中出现的城市空间意象也随之丰富。卧室、写字楼、酒吧、街道等场所往往成为故事的发生地,这些空间承载着女性自身特殊的心理特征、感情特征,成为一组独具特色、最能负载女性意识的空间意象。本文以9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文本中所呈现的城市空间意象为考查对象,从女性的角度对这一时期女性文学文本予以整体观照与客观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