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柯裕棻散文的台东书写及都市女漫游者
作者: 陈勖冠   来源: 台北教育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柯裕棻   都市   台东   女漫游者  
描述: 本论文以柯裕棻的散文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人文地理学之理论为基础,探讨柯裕棻散文中台东书写的安适其位及不得其所,以及都市中女性漫游者的日常。爬梳柯裕棻散文中的台东书写,发现柯裕棻以自身的成长经验,进而
都市霓虹灯下的悲剧:亦舒言情小说论
作者: 陈晓芳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   都市   情感   悲剧  
描述: 亦舒是当代香港著名的言情小说家,著作颇丰,其作品可读性强,拥有大量的读者群,不仅在香港流行,甚至风靡于整个东南亚。本文运用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的方法,从悲剧的角度切入,以亦舒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20余部言情小说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亦舒悲剧的形成、思想内涵、表现手法和哲学意义,解析亦舒言情小说的艺术价值。亦舒创作的悲剧精神和现实主义情怀彰显了亦舒在言情小说史乃至整个通俗文学界的特殊价值和意义。本论文主要分四大部份进行论述:一、亦舒悲剧意识的成因。从个人经历、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三方面来分析亦舒悲剧
亦舒笔下的都市女性经验
作者: 张颖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都市   亦舒   都市女性  
描述: 本文选取香港文坛奇才亦舒的主要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力求对她小说中都市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行一个较全面系统的剖析,而凸现这一群体的精神与物质世界。我们首先将她在上海、香港、伦敦以及温哥华四地的生活以及创作
王安忆90年代都市小说
作者: 佟继萍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都市   独特价值   悖论   女性命运  
描述: 本文通过对王安忆90年代都市女性小说中上海和女性命运的分析,认为王安忆笔下的上海既不同于现代文学史上一些男性作家独具时代和个性特征的创作,也与海派女作家张爱玲的上海有所区别,这是王安忆经过一番寻找后
人的“现代化”:论《良友画报》的都市女性叙述
作者: 刘永昶   来源: 第三次地方新闻史志研讨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都市   现代   《良友画报》   女性  
描述: ”的内涵指知识化的都市职业女性,“时尚”的内涵指走在消费潮流之上的女性,“美丽”的内涵指健康的身体与自由的心灵.
女性成长与自我认同尴尬:近年都市题材影视作品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李古月   来源: 北方文学(中)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认同   成长   都市   影视   女性  
描述: 都市女性在城市中的生活无生存之忧,但在情感、欲望、社交、话语权等多重压力之下,仍然面临成长与自我认同的尴尬处境:有“自我言说”的需求,但无言说之空间;想要谋求自我价值,却仍不得不以社会、男权等标准
都市·性别·表演:以20世纪30年代中国话剧中的交际花为考察对象
作者: 幸洁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都市   交际花   性别表演   话剧   女性空间  
描述: 20世纪30年代中国话剧界涌现出了一批以描写交际花为代表的女性形象作品。在现代中国"女性论述"的背景下,讨论这些作品可见交际花在都市社会空间中构建女性空间、进行性别表演所产生的能动性和颠覆性,从而勾勒出中国现代女性群体在启蒙与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的沉浮命运。
弄堂里的长恨歌:《长恨歌》里的上海和王琦瑶
作者: 奉隆瑜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都市   王安忆   王琦瑶   女性形象  
描述:都市小人物,在《长恨歌》里借描写柴米油盐的上海弄堂塑造典型的上海都市女性王琦瑶,也使得王琦瑶成为一种文化形象,成为上海文化精神的象征。
美丽的都市风景线:浅析池莉笔下的两类都市女性文化人格
作者: 郑志平   来源: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池莉   都市   人格   女性  
描述: 女作家池莉的小说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对女性传统文化解构的同时又进行了重新建构,塑造了一批具有高度主体意识的“都市现代女性”,确立了女性的独立人格,实现了女性个体生命价值,具有较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她笔下的都市女性就像一道美丽的都市风景线,斑斓了我们的文学舞台。
论新感觉派小说中女性与都市的关系
作者: 欧阳钦   来源: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亲和   都市   悖离   女性  
描述: 以新感觉派小说中女性形象为切入点,分析她们与"老上海"这座极具世纪末情调的都市之间既亲和又悖离的矛盾关系,从而揭示出以物质主义的享乐快感、金钱原则和以实用性、交易性、功利性的道德规约为核心的资本主义金钱文明在中国发展的黯淡前景.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