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亦仙亦凡:唐传奇小说女性形象审美特征的道教底蕴
作者: 刘敏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教   唐传奇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唐传奇小说中亦仙亦凡的女性形象的底蕴是道教,超凡脱俗、精妙绝伦的美貌与道教的尊崇女性、神仙观念相联系,识见卓越的女性反映出道教对女性才华与作用的重视,道教诡谲的奇行异术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唐传奇小说中女性形象与正统的道德伦理相符合的色彩,则显示出道教的立足现实、重视感性生活的宗教特质。
汉传佛教女性伦理观与道教女性伦理观之比较
作者: 刘玮玮   来源: 道德与文明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教   女性伦理   汉传佛教  
描述: 汉传佛教女性伦理观与道教女性伦理观既存在歧异又存在契合。由于文化渊源及宗旨的不同,对于女性形象,汉传佛教持"女性卑污论",道教持"女性崇高论";对于制度修行中的男女地位,汉传佛教奉行男尊女卑,道教
《三国演义》之道教思想倾向管窥
作者: 易思平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国演义》   道教   思想倾向  
描述: 《三国演义》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色彩,同时又受到道教文化的浸染,表现出明显的道教思想倾向,包括:小说对道教先驱者寄予了高度同情乃至赞赏的态度;诸葛亮与关羽两个“光辉”形象具有明显的道教徒色彩;小说充满了道教的神秘气氛;道教女性观对小说女性形象塑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道教的清修观与文人的白日梦―唐五代道书与文人创作中女仙形象之差异及原因
作者: 胡蔚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教   女仙形象   清修观  
描述: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唐五代女冠大都风流放荡,这种看法有偏颇。女仙故事是折射现实的一面镜子,较为全面地考察此期女仙故事,可以发现道书与文人作品中的女仙形象迥异,大量描写多情女仙的文人作品导致了学者对唐五代修道女性的误解,而道书中比比皆是的清修女性的形象则被忽略了。事实上,此期修道女性中风流人物只占少数。
《聂隐娘》的文化意蕴-兼谈聂隐娘形象
作者: 刘娜   来源: 保山师专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女性   道教   民俗心理   文化意蕴  
描述: 又充滿著神秘的宗教色彩,與道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從審美效果來看,它成功地塑造了反傳統、不慕虛榮的獨立的女性形象-聶隱娘。《聶隱娘》對後世的文學創作影響是很大的。
先唐女仙形象研究
作者: 张月   来源: 北华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神   形象嬗变   道教   女仙  
描述: 形成了如今世人心中的美好形象。女仙形象的嬗变是与社会思想的变迁以及道教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此同时,文人墨客的不断渲染也是推动女仙形象嬗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跃入先唐的文学作品、社会思想
宋代入道女性形象与社会关系:以《历世真仙体道通监後集》仙传为例
作者: 蔡传宜   来源: 成功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冠   道教   入道女性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後集  
描述: 过去二十多年间,道教领域中的女性研究逐渐发展,研究者们的目光也从女神和女仙转移到女性修道者身上。然而,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多止於唐代,对宋代的关注较少。本论文以宋代女性入道者为研究对象,首先整理宋代
唐传奇与道教
作者: 刘俊林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环境描写   道教   故事模式   人物形象   唐传奇  
描述: 唐传奇是在唐代形成的一种成熟状态的文言小说,是与唐诗并立的文学高峰。道教在唐代也正处于其发展的黄金时代,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唐传奇的影响也十分深远。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唐传奇中的道教因素
探访玉皇庙
作者: 文雅   来源: 山西老年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皇   宋代   城市区   庙宇   道教   基本格局   元代   雕塑艺术   女性形象   二十八宿  
描述: 晋城市区东南13公里处是府城村,府城村的北岗上坐落着玉皇庙,居高临下,气势磅礴,是古代泽州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道教庙宇。庙宇创建于隋朝,到宋代已经有相当规模,后来经过战乱被毁坏,元代重新修建,形成了现存建筑的基本格局。
道家文化与贾平凹作品中的意象建构
作者: 石杰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道家文化   水意象   意象建构   道教   贾平凹   原始道家   《白夜》   贾平凹创作   女性形象  
描述: 贾平凹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费秉勋先生在其研究贾平凹及其创作的专著《贾平凹论》中的一段话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说:1980年以后,贾平凹对宇宙人生的苦思冥想空前沉静、深入,“结果,他从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混沌感受中,感性地、融合性地接受了中国...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