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无伴奏的天鹅之死:伊蕾诗歌女性意识的迷失与艰难回归
作者: 孟芳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女性意识   迷失   伊蕾   回归  
描述: 伊蕾曾以大胆叛逆的诗风震荡中国诗坛,然而其创造的现代叛逆之女性形象身上仍潜伏着很多传统女性意识,伊蕾诗实际上是现代女性艰难成长的记录。
囿于人性迷宫中的《欲望号街车》
作者: 樊金琪   来源: 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现实   幻想   人性迷宫   隐喻   迷失   斗争   屈服  
描述: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文学史册中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的杰作《欲望号街车》夺得过普利策奖,而且被认为是他最优秀的戏剧作品之一。《欲望号街车》将现代人面对社会剧变时如深陷迷宫般的彷徨无助淋漓尽致地呈现在了戏剧舞台之上。剧中的两个主要女性人物——布兰奇和史黛拉作为错位者面对着一个急剧变化的世界,两人都遭受了很大苦痛。她们不得不找出自己的方式来应对现实生活的困境:一个抗争着想要挽回逝去的时光,最终
迷失的女性:鲁迅与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浅析与比较
作者: 吴萍   来源: 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狂人日记》   现代文学史   张爱玲小说   鲁迅   迷失   女性形象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现代主义文学  
描述: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低气压”的上海,张爱玲在短短几年内,奇迹般地以其令人耳目一新的“传奇”小说、“流言”散文,一跃而成为上海沦陷区新起作家中最耀眼的一位。她一出现,就有一些批评家指出她与鲁迅的相似。傅雷称《盒锁记》“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胡兰成认为他们都是“伟大的寻求者”。当代学者王富仁也说:“依照政治态度,我们在张爱玲和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者鲁迅之间,是很难找到共同之处的,但就其文学倾向和创作方法,二者相同的地方要比相异的地方多得多。”的确,在现代文学史上,他们都将最深沉、最真切的目光投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