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赛珍珠】搜索到相关结果 81 条
-
《大地》中阿兰的生存伦理解读
-
作者:
向姣
来源:
北方文学(中)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兰
《大地》
生存伦理
家庭第一
赛珍珠
-
描述:
阿兰是赛珍珠《大地》中典型的传统中国农村女性的形象。在贫战交加的社会背景下,为了谋求生存,阿兰在困顿的生活坚持着自己的生存伦理即“家庭第一”。她一些看似极端的行为背后,体现的是淳朴的农村女性对生存意义的最为朴素的理解和升华。
-
试论赛珍珠与她的小说《大地》
-
作者:
林崴
来源: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土地情结
《大地》
女性形象
赛珍珠
中国农民
-
描述:
赛珍珠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大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这部长篇小说,于1931年在美国出版,是1931年和1932年的美国年度最佳畅销书。在小说中,赛珍珠对主人公王龙身上体现出的深刻的土地
-
《大地》中的阿兰与《母亲》中“母亲”形象之比较
-
作者:
智建颖
来源: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阿兰
“母亲”
女性形象
赛珍珠
-
描述:
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认为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及《母亲》等一系列描写中国的杰出作品"使人类的同情心跨越了种族的鸿沟","为西方世界打开一条以更深的人性洞察力去观察一个陌生而遥远的另一
-
女性主义翻译的伦理解读——以赛珍珠译《水浒传》为例
-
作者:
黄秋香
胡东平
来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译伦理
多样化
颠覆
女性主义
赛珍珠
-
描述:
思想又与女性主义翻译的精髓不谋而合。以赛珍珠译《水浒传》中三位女性形象的相关素材为例,发现颠覆的伦理和多样化的伦理既是女性主义翻译家从事翻译活动时所遵循的规范,亦是她们所采用的方法。
-
中国女性主义启蒙及女性的身份诉求
-
作者:
王萌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型
传统型
文化融
赛珍珠
中国女性
-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观察事物的崭新视角,中国女性主义由此出发对于中国历史文本中男权意识的揭示发人深省。美国作家赛珍珠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中国女性形象。由于赛珍珠兼受中西文明熏陶的独特视角,这些人物形象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她对中西文化交融问题的思考。
-
赛珍珠作品中的女性主义
-
作者:
宗蔚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根源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赛珍珠
-
描述: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了赛珍珠的主要作品。它们真实地呈现了中国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的根源,并且通过男性和女性形象的塑造肯定了女性的力量及其特有的反抗模式,提倡人的平等及男女在相处的过程中互相尊重,互相体贴。
-
赛珍珠《东风,西风》中中国女性性格特征与对比
-
作者:
韩艳莉
来源: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风
性格
西风》
中国女性
赛珍珠
-
描述:
赛珍珠的小说《东风,西风》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中国女性形象,她们身上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许多美德,但同时又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通过分析对比她们性格的特点来找出她们性格的异同。
-
女性的沉默与抗争──评赛珍珠的《大地》与《母亲》
-
作者:
芮渝萍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地》
《母亲》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赛珍珠
-
描述:
赛珍珠以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在《大地》中以现实主义的笔法表现了一种以沉默为话语特征的中国女性形象;在《母亲》中,则更多地以理想主义精神塑造了一个具有抗争话语特征的女性典型。虽然这两种人物性格话语特征
-
人道主义者赛珍珠:论赛珍珠对人性的把握和对弱者的同情
-
作者:
李淑秀
来源:
新课程(教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人物
智障儿童
赛珍珠
人道主义者
女性人物
-
描述:
赛珍珠是一位颇具争议的美国女作家,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她的小说对人性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对弱者给予了足够的同情。本文试图对其代表作《大地》《群芳亭》《东风·西风》中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此说明赛珍珠人道主义者身份。
-
离散论视角下来华女传教士的天路历程*——基于《异邦客》的文本研究
-
作者:
朱骅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传教士
天定齐家
离散
《异邦客》
赛珍珠
-
描述:
的文化理论体系。离散论极大地拓展了妇女研究的领域、史料来源和方法论。作为一本女性离散者传记,赛珍珠的《异邦客》典型地再现了一位来华美国女传教士在跨国空间中与故土文化、宿主文化、职业、信仰博弈却最终客死异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