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话语权】搜索到相关结果 26 条
-
论“革命样板戏”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红色文化资源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样板戏
女性意识
话语权
-
描述:
《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革命样板戏"着重于从女性人物形象、符号、布景等进行艺术加工,反映出女性意识在特殊环境下的艺术生产之隐在表现。这些艺术作品以象征的方式表意,突破程式追求仪式,戏里戏外,镜像双重。
-
觉醒解构建构--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女勇士》
-
作者:
魏琴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后殖民女性主义
他者
话语权
-
描述:
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来探究汤亭亭作品中华裔女性人物为冲破种族,性别,阶级差异所做的努力,并试图分析《女勇士》中华裔女性为争取话语权和寻求文化身份所做的斗争是研究她作品的一个切入口.通过身份解构和建构从他者到自我,华裔女性有了明确的身份.
-
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角色解读
-
作者:
刘亚丽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角色
价值
话语权
-
描述:
基于对女性角色身份认同的追问,文章从女性的角色,文学批评与女性话语权的关系和作用,女性文学批评理论兴起的原因和存在的意义,女性的角色价值等几个方面思考和论述了女性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理论存在的实际意义。
-
谈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的话语表达
-
作者:
崔婷
王莹莹
来源:
青年文学家(A版合创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
话语权
身份认同
-
描述:
谈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的话语表达
-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新女性主义形象简析:以《傲慢与偏见》为例
-
作者:
徐如秀
来源:
当代青年(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姻
话语权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
描述:
女性主义的有效工具。本文基于第一次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同时结合简?奥斯汀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论述该小说是重拾女性话语权的伟大实践,塑造了个性鲜明的新女性主义形象,瓦解着传统的男性文学权威。
-
《情人》中体现出的女性文学的文本特征
-
作者:
陈坤
来源: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本特征
情人
女性文学
话语权
-
描述:
真正的女性文学文本最基本、最核心的特征在于:作家以女性的立场和视角来对待女性的问题,杜拉斯的作品就是纯粹的摒弃了男性的经验,以诗意的形式表达女性自身体验和情感心理,对抗父权文化,掌握话语权,显示出女性的独立与尊严。
-
浅析伍尔夫的女权主义思想:重读《自己的一间屋子》
-
作者:
潘淑娟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双性共体
女权主义
话语权
-
描述:
弗吉妮亚·伍尔夫以一个女性主义者的胸襟和视野,积极探索女性文学创作的理论和实践。其女性主义理论的代表作品《自己的一间屋子》,阐述了女性的生存状态问题,并创造性地提出双性共体理论,认为这既是女性创作的最佳状态,也是消除男女差别的最好途径。伍尔夫开启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先河,也为其后各女权主义流派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
美国的“亚当”:论《我的安东妮亚》中失语女性的自我实现
-
作者:
吉静静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实现
《我的安东妮亚》
话语权
女性
-
描述:
薇拉·凯瑟(Willa Cather,1873-1974)被称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潜心描写美国中西部"拓荒时代"生活的伟大女作家,她的风格别具一格,为别的作家所不能取代。《我的安东妮亚》一般认为是凯瑟的代表作品,它是一曲青年的颂歌。在这部小说中,凯瑟塑造的安东妮亚打破了传统的女性文学形象,摆脱了伊甸园中那个依附于亚当的夏娃的影子,她富有激情、敢于创造,凭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坚韧的内在力量,艰苦奋斗,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获得了自我实现,成为名副其实的美国的"亚当&quo
-
通过《一间自己的屋子》解读伍尔芙的女权主义思想
-
作者:
卢宁
来源:
科教文汇(上旬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双性同体
女性文学
话语权
-
描述:
本文探讨了弗吉尼亚.伍尔芙女权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对《一间自己的屋子》的解读分析了她的女权主义观点,她提出了女性在创作中所承受的种种物质困难和精神压力,并指出作为女性作家如何书写“自己”。
-
不徒俯视巾帼 直欲压倒须眉——李清照新论
-
作者:
张柟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文学
艺术创新
话语权
-
描述:
概观李清照生平创作,特别是其词作的语境特征、语义特征和视界取向,与其他诸家比较,李清照以其特立独行的艺术个性对传统的女性文学批评观念反弹琵琶,从而确立"婉约词宗"的不拔地位,努力实现女性文学悲剧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