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解构】搜索到相关结果 71 条
-
作为女性文学代表的塔·托尔斯泰娅创作的诗学特征
-
作者:
张美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
神话童话世界
互文性
永恒主题
后现代主义
知识分子精神
女性文学
-
描述:
塔吉亚娜·尼基季奇娜·托尔斯泰娅(生于1951年)是俄罗斯三十岁一代(也称八十年代)作家的杰出代表,与柳德米拉·彼特鲁舍夫斯卡娅以及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并称俄罗斯当代女性文学的领军人物。托尔斯泰娅的文学生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迄今为止共有二十多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问世。其中,长篇小说《野猫精》获得2001年俄罗斯文学“凯旋”奖。托尔斯泰娅创作诗学的显著特征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同俄罗斯优秀文学传统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在她的作品中能明显地感受到对俄罗斯知识分子忧心时政、悲悯世人精神的继承以及对经典文
-
自我发现与实验性写作:论弗吉尼亚·伍尔夫《远航》的现代主义特征
-
作者:
王文丽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
《远航》
现代主义
弗吉尼亚·伍尔夫
弗洛伊德
海德格尔
-
描述:
意识流大师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一位女作家。处女作《远航》记录了主人公雷切尔·温雷克发现自我,探索世界的成长过程,展示了对社会、政治、两性关系、爱情、婚姻等多方面的认识问题,反映了伍尔夫在文学创作道路上力求突破传统的现代主义意识。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与哲学、美学、文艺学和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学说与理论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试图以细读为基础,结合对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和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的分析,以小说主人公雷切尔自我意识的觉醒为切入点来解读《远航》的现
-
人类局限性的本质:对玛格利特·阿特伍德的小说《浮现》的分析
-
作者:
毕利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
无用
暴力
邪恶
剥削
重建
-
描述:
玛格利特·阿特伍德也许是仍然在世的,当代最为重要的加拿大女作家了。 阿特伍德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势头,写出了一部部令人关注的作品,使她成为世界级的作家。
她于1972年创作的小说《浮现》被称为极具震撼力的女性小说,描述了一位女性探寻自我的历程。在文中所表现的现代女性形象及对父权社会所进行的抨击受到女权主义者的推崇。但是,《浮现》不仅描述了一位女性追求自由的过程,还对人类的局限性进行了毁灭性的批判。通过一系列二元对立的强烈对比,比如美加关系的实质(强国和弱国的政治关系),男女不同的社会地位,人
-
男权话语下的后现代解构——周星驰电影中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王星灿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广东佛山
男权话语
女主角
无厘头
香港电影产业
后现代主义
女性形象
主导地位
女性主义
-
描述:
一、"无厘头"的周星驰电影香港票房素有"二周一成"之说,即有周星驰,周润发、成龙三位加盟的电影便是票房的有力保障。周星驰所主导的"无厘头"电影与周润发、成龙所代表的传统英雄的电影鼎足而立,其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大,已成为华人影坛中的一个传奇。周星驰最初以"无厘头"的表演受到市场认可,制作人也专门请人编写适合其戏路的剧本,这样一来,周星驰虽然只是一个演员,但其作品却打上了鲜明的个人色彩的烙印,被人称为"周星驰电影",与同是演员风格主宰的"成龙电影"成为香港电影产业中的奇特现象。何谓"无厘头"?无厘头原是广东佛
-
关注与反思 解构与批判:萧红小说女性意识解读
-
作者:
冯永朝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批判
萧红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
农村妇女
反思
女性悲剧命运
生死场
女性形象
知识女性
-
描述:
一、女性悲剧命运的关注与反思生活之于作家是其创作的源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多数女作家所接触、熟悉的女性或是旧式大家庭的小姐、太太,或是接受了新教育的知识女性。因此她们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是这两类女性。而萧红接触最多、感受最深的则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中国农村妇女或者城镇里下层普通劳动者家庭中的女人们及其悲苦命运。萧红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关注和同情集中地体现在对女性身体被毁损的书写上,从而展现女性在
-
论小说《好工作》对女权主义的解构
-
作者:
曾华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戴维·洛奇
男权社会
女权运动
女权主义思想
女权主义者
女权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女性文化
小说
-
描述:
20世纪以来,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各种探讨女性意识、女性权利问题的著作极大丰富了人文科学领域。这一趋势不仅使女作家们更加关注性别,似乎也让男性作家开始重新审视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作为英国学院派作家,戴维·洛奇也在其作品中加重了对女性形象的刻画,而其小说《好工作》①正是这样一部作品。这部小说通过年轻的女讲师罗
-
自我的解构与重构:辛迪·舍尔曼的视觉哲学
-
作者:
赵功博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现代心理学
重构
视觉哲学
大众传播媒介
个人心理
女性形象
个体意义
-
描述:
100年前,美国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廉·詹姆斯声称"自我是个人心理宇宙的中心",表明对自我的研究业已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中心议题.美国艺术家辛迪·舍尔曼通过扮演大众传播媒介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所指的"自我"不仅是个体意义上的,而且还包括集体意义上的.也就是说她不仅是研究个人的自我,而且还是女性们自己感受到的与他人互动后产生的自我认识,这种自我认识理所当然地会受到很多文化、社会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其意图更多的是在探讨有关女性自我的根本问题.
-
解构与重构——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女性观
-
作者:
梁巧娜
来源:
阅读与写作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英国作家
哈代
世界文学史
女性观
《德伯家的苔丝》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一《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这部小说叙述了一个勤劳美丽的女子苔丝因其真诚和坦率而陷入灾难深渊的爱情故事。自1891年出版后,这部小说就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女主人公苔丝的形象也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性形象之一。苔丝生活在英国偏远的乡村里,她的远祖是曾经显赫一时的贵族,但到她这一代时,已没落到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境地。住的是祖上租赁下的房子,种的是租来的田地,父亲不爱干地里的活,于是做些贩运土产的事,每天赶马车将村里收来的土产送到镇上。然而贫穷的家境并没有完全消蚀掉父母的虚
-
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兴起——兼与80年代女性文学比较
-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解构
女性作家
新时期
王安忆
女性话语
中国女性文学
男性中心文化
女性文化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女性文学追寻女性“自我”价值,转向女性主义文学置疑被男性中心文化异化了的“女性主体”;由女性文学中觉醒的知识女性形象对不平等境遇的困惑与抗争,转向女性主义文学通过其女性人物,对男性中心文化予以游戏与解构。前者典型的是以张洁的《方舟》、张辛欣《在同一地平线上》为代表的女性文学发展阶段;后者典型的是以王安忆的
-
不喜欢池莉小说的四个理由
-
作者:
路文彬
来源:
中关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性别秩序
池莉小说
理由
有效手段
爱情
暴力
历史与现实
人类
女性形象
-
描述:
理由之一:你凭什么去解构爱情?池莉自上个世纪80年代发表《不谈爱情》以来,几乎所有的小说都是对于爱情的解构,鼎力宣扬男女温情的子虚乌有。而我是一个信仰爱情的人,相信爱情是使男女性别秩序趋于美好的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