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苏童】搜索到相关结果 9 条
-
红粉之争:浅析苏童小说中的女性悲剧
-
作者:
冯晓曦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斗争模式
苏童
女性形象
主题意义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大批女作家创作的女性小说,可以说是精彩纷呈,题材多样。而苏童作为男性作家,红粉系列的创作使他名声大振。其小说塑造的女性形象,个性鲜明,丰富立体,有其自身创作的特色。本文从苏童构造的女性形象入手,总结女性之间的关系,分析女性斗争的实质,进而看到苏童小说里的人性缺失。
-
女性的悲剧与人格的挣扎--苏童中篇小说《红粉》解读
-
作者:
徐蓓蓓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童
《红粉》
悲剧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苏童的《红粉》从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妓女在改造过程中鲜为人知的辛酸与苦涩。出身于下层又不愿意自力更生的女性在这种艰难环境中被迫以出卖身体的方式生存。《红粉》一书中通过对一个人物的生活经历的叙述
-
苏童笔下女性人物的艺术审美特质
-
作者:
陈欲晓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质
苏童
艺术审美
女性人物
-
描述:
也能够创作出优秀的富有女性文化意蕴的作品,比如苏童就是典型代表。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苏童笔下女性人物的艺术审美特质加以分析
-
白先勇、苏童小说比较论
-
作者:
张昭清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苏童
白先勇
小说
-
描述:
在中国文学历史中,家族叙事是一以贯之的主题。在对没落家族回望的过程中,白先勇和苏童都用小说创作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两者对没落家族的关注、对女性的观照和对色彩的迷恋,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
女性与自然
-
作者:
康雪曼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童
悲剧
自然
和谐
女性
-
描述:
苏童是我国当代文坛上较有影响力的作家,虽为男性,但他擅于塑造不同身份、各种性格的女性,他用饱满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颂莲们”的生存状态和命运,因此,苏童在小说界享有“红粉杀手”的称号,而这也取决于苏童对
-
一场时代的失魂记:关于《黄雀记》的一种解读
-
作者:
陈彦诺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黄雀记》
苏童
少年形象
女性形象
意象
-
描述: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于苏童的最新小说《黄雀记》进行分析,试图从中挖掘出作者隐藏于表面意象中的意义,看出《黄雀记》与以往人物描写的继承和发展之处,并且探讨了《黄雀记》中的情节与现实生活的远近关系。
-
余华90年代以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的转变
-
作者:
贺贺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在细雨中呼喊
平面化
《活着》
性描写
苏童
心理冲突
女性形象塑造
中所
当代女性
写作理念
-
描述:
余华的小说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先锋时期,以及90年代以来的文学创作时期。余华90年代以来的创,可以被分为两个阶段,以《许三观卖血记》为划分,第一个阶段中所创作的女性形象尽管各具特色,但仍然具有着平面化的特征,表现为性格单一,没有复杂的心理冲突,比如《为什么没有音乐》里的吕媛,《女人的胜利》中的林红,《战栗》里的马兰,《活着》中的家珍和凤霞。在《为什么没有音乐》中,吕媛的形象可以说和90年代以前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因剧情而产生的角色,被赋予的是平面化
-
论苏童笔下女性形象的人性之恶
-
作者:
朱玲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意识
苏童
女性世界
写作姿态
女性心理
《妻妾成群》
刁钻刻薄
小说界
男性中心
文化知识
-
描述:
苏童是当代小说界的瞩目人物,他的小说以其区别于其他作家的先锋化的写作姿态,赢得文坛的一片喝彩。但最为令人惊叹的是他对于女性异乎寻常的关注和想象,苏童从女性的视角,用女人的心理去写女人,通过对女性世界
-
谈苏童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刘欣欣
来源:
剑南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域文化特色
秋仪
创作历程
八十年代
悲悯情怀
多重性
苏童
女性悲剧
《妻妾成群》
文学特征
-
描述:
苏童作为一名崛起于八十年代后期的作家,已经有近二十年的创作历程.他以自身独特的美学追求,突出的地域文化特色,并凭借自己的知识才情,编造和虚构故事,以现实人生想象过去人生,创造了很多小说佳作,兼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