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苏童】搜索到相关结果 120 条
-
世纪末的市井风情画:论苏童小说中的“市井”书写
-
作者:
郑玉蓉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市井”书写
苏童
虚无
“世纪末”情绪
“世情小说”
-
描述:
苏童小说创作中对特定年代市井普通大众的生存状态的关注与呈现,既没有表现出启蒙立场中精英知识分子的优越感,也不刻意寻求平等地对话,而是在市井风情的精心描摹中,至始至终流露出一种深重的文化没落的颓废与
-
原始生命力的寻求—苏童创作的内涵研究
-
作者:
刘友谊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原始生命力
大母神
苏童
原型
父神
-
描述:
1977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逐步走向辉煌,到了八、九十年代,到达了巅峰。时代浓厚的文学气息,加上南方人特有的对语言细腻的感觉和与生俱来的艺术气质,让苏童进入文坛伊始,就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色。他
-
论苏童女性书写下对人性的思考
-
作者:
王永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童
意象主义
对抗冲突模式
女性书写
人性思考
-
描述:
苏童是成名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当代作家,由于他对女性的成功书写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他的女性书写也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目前关于苏童的研究数量繁杂,但对其女性书写下的关于人性的思考研究不多,所以本文
-
论 文 题 目 原始生命力的寻求:苏童创作的内涵研究
-
作者:
刘友谊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原始生命力
大母神
苏童
原型
父神
-
描述:
1977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逐步走向辉煌,到了八、九十年代,到达了巅峰.时代浓厚的文学气息,加上南方人特有的对语言细腻的感觉和与生俱来的艺术气质,让苏童进入文坛伊始,就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色.他
-
苏童笔下的女性世界
-
作者:
朱琼琼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童
女性悲剧
女性形象
南方文化
传统文化
-
描述:
本文从苏童小说的文本入手,细致分析苏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努力探讨他故事后面的问题,以此来看到苏童小说中女性在男权文化中的生存状态,解读其小说中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意识,以及其依附意识的根源在于其环境的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得作家不由自主的用男性思维来思考女性,同时南方文化也给作者的创作意识带来了影响。
-
梦想照进现实:评苏童长篇新作《河岸》
-
作者:
汪杨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梦想
苏童
新时期文学
悲剧
长篇
女性形象
-
描述:
苏童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中描写女性的高手(1),那些叽叽喳喳、聪敏而又尖刻、美丽而又淫乱的女性形象(2)为苏童带来了很大的声誉,出现在他笔下的颂莲、秋仪、小萼、织云、冷燕、修红
-
一场时代的失魂记:关于《黄雀记》的一种解读
-
作者:
陈彦诺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黄雀记》
苏童
少年形象
女性形象
意象
-
描述: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于苏童的最新小说《黄雀记》进行分析,试图从中挖掘出作者隐藏于表面意象中的意义,看出《黄雀记》与以往人物描写的继承和发展之处,并且探讨了《黄雀记》中的情节与现实生活的远近关系。
-
苏童笔下的女性世界管窥
-
作者:
徐亚东
来源:
南都学坛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结构
命运轨迹
苏童
性格特征
当代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苏童笔下的女性世界管窥徐亚东八八年以后,“先锋小说”在呈多元势态的当代文坛上显露出衰微和疲软的趋势。素有“先锋意识”且以先锋小说闻名文坛的苏童,面对如此境况,自觉地调整了自己的创作。“抛弃了一些语言习惯和形式圈套,拾起传统的旧衣裳”。自八九年始,尝试...
-
论苏童的女性想象
-
作者:
邓晶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两性关系
性政治
苏童
女性想象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从苏童笔下的女性形象、苏童笔下的两性关系、苏童的女性观和苏童女性想象的困境四个方面全面论述了苏童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作品中女性想象的斑驳面貌。苏童笔下的女性形象可以分为枫杨树故乡的祖辈女人,旧时代
-
余华90年代以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的转变
-
作者:
贺贺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在细雨中呼喊
平面化
《活着》
性描写
苏童
心理冲突
女性形象塑造
中所
当代女性
写作理念
-
描述:
余华的小说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先锋时期,以及90年代以来的文学创作时期。余华90年代以来的创,可以被分为两个阶段,以《许三观卖血记》为划分,第一个阶段中所创作的女性形象尽管各具特色,但仍然具有着平面化的特征,表现为性格单一,没有复杂的心理冲突,比如《为什么没有音乐》里的吕媛,《女人的胜利》中的林红,《战栗》里的马兰,《活着》中的家珍和凤霞。在《为什么没有音乐》中,吕媛的形象可以说和90年代以前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因剧情而产生的角色,被赋予的是平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