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由压抑到解放:西方文学作品中女性爱情观的发展轨迹
作者: 石锋   王欢   来源: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爱情观   自由   演变   平等  
描述: 在宏观观照西方文学爱情故事的基础上,分四个阶段分析了西方文学作品中女性爱情观的发展轨迹。通过西方文学史中女性形象爱情观的演变,清晰地展现了女性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追求平等、自由的爱情理想的艰难足迹。
《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形象解读
作者: 梁佰利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尊严   独立   《金粉世家》   自由   冷清秋  
描述: 冷清秋是张恨水笔下经典的女性形象,她既有知书达理、娴静端庄、艳丽可人等传统女性的优良品质,同时又具有自由平等、人格独立、追求婚恋自由的现代女性意识。虽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但从她身上,读者看到的不只是她命运的悲惨,更有她独立自强的人格,她不愧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典型的新女性形象。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百年文学女性形象扫描
作者: 曹铁娟   来源: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自由   解放   女性形象   平等  
描述: 本文从妇女解放的历史要求出发,以本世纪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归纳女性形象发展的三个阶段:苦难,以“鼻涕阿二”菊花为第一阶段形象的概括;子君、莎菲、露沙等为奋斗中女性形象的代表;林道静是女性形象的完成,是里程碑式的雕像。新时期是本文注视的重点,将文学中女性形象概括为四类,分类分析其特征、意义与社会定位,并提出作者的价值评定。
伊迪丝·华顿的女性观
作者: 张晓青   来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理想   自由   女性人格   习俗  
描述: ,但是她们在不断地突破社会习俗的束缚,最终得以自由她实现自我。华顿笔下的女主人公是不断发展的,这其中也寄托了华顿对理想的社会秩序和理想新女性的探求。
追逐与退却——论乔治·桑的女权主义思想
作者: 张丹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乔治·桑   自由   女权主义   平等   矛盾  
描述: 在许多人眼里,乔治·桑是十九世纪法国女权主义运动的代名词。她塑造了数个追求自由与平等的女性形象,而本人更是身体力行,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另一方面,她又从不承认自己是女权主义者,并拒绝成为其代言人。那么,乔治·桑究竟有没有女权主义思想?她算不算女权主义者?本文将对此作出解答。
刘兰芝、热碧亚性格同质试论
作者: 董晔   来源: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热碧亚   自由   刘兰芝   真爱   孝心  
描述: 《孔雀东南飞》和《热碧亚与赛丁》虽然是不同民族在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作品,但是两首诗中的女性形象刘兰芝、热碧亚性格中闪耀着相同的光彩:反抗压制,争取自由;摒弃世俗,追求真爱;表露孝心,委屈自己。
《绛红雪白的花瓣》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杨迪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独立   颠覆   自由   二分法   女性主义  
描述: 米歇尔?法柏被誉为惊悚大师和狄更斯小说的接班人,他是英国当代重要的小说家并且获得很多奖项,例如:尼尔?刚恩奖(Neil Gunn)、杨?圣詹姆斯奖(Ian St James),以及马卡蓝推理小说奖(Macallan)等等。他的宏伟巨著《绛红雪白的花瓣》(2002)讲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一位19岁的妓女苏糖的故事。小说受到了一致好评,他的作品被称为“超级文学”和“令人惊叹的宏伟巨著”。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的理论,详尽、系统地分析了小说《绛红雪白的花瓣》(2002)。根据女性主义理论和分析方法,米歇尔?法柏描
女性自由与权力:以《新女性》为文本分析
作者: 王敏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权力   自由   积极自由   《新女性》   消极自由  
描述: 一直以来, 相比男性, 女性都更容易感觉到无力感与不安全感, 感到自己比之男性更不自由。 这种不自由指的不是她们没有自由空间, 而是这些自由难以落到实地, 这个困惑将引领本文去探讨有关自由的概念
寻求自由的艰难历程——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
作者: 刘爱平   来源: 宁夏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   自由   新黑人女性形象   多重压迫  
描述: ,同时也是影响最为深刻的一部。这部作品以自传形式反映了作者在种族歧视盛行的社会中追求自由的艰难历程。国内对该作品的研究已起步并且成果颇丰,但大多数是从女性主义角度或种族压迫角度对作品进行人物和主题的分析
《飞越疯人院》中“疯人”的存在主义解析
作者: 张潘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选择   荒诞性   自由   存在主义   压迫  
描述: 《飞越疯人院》是美国60年代优秀小说家肯·凯西的一部力作,小说通过一个装聋作哑的印地安人在疯人院的所见所闻——精神病人受到以大护士为首的“正常人”及各种荒谬规则的束缚与压制,勇敢的麦克墨菲带领病人们积极反抗的故事,以生动的情节和寓言的方式揭示了小说的主题——高度工业化和现代文明对人的压抑与腐蚀,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许多评论家认为这部作品是60年代反文化思潮的一面旗帜。这部小说与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杰克·克鲁亚克的《在路上》一并被称为“垮掉一代”的经典之作,因此,其文学、文化价值不容小觑。存在主义
< 1 2 3 ... 7 8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