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觉醒》中埃德娜自我认知的外在推动
作者: 董小倩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身份   自我认知   外部因素  
描述: 《觉醒》是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埃德娜的自我身份的追寻是贯彻始终的线索。本文从埃德娜在追求自我身份和独立过程中所遇到的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对埃德娜在对于自由的渴望,以及对自我的重新认知条件下,两位女性人物对她自我认知的推动。
寻找自我:评《华裔美国女性文学研究》
作者: 田会轻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身份   叙事   华裔美国女性文学  
描述: 《华裔美国女性文学研究》一书从主题和叙事两方面对华裔美国女作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探讨,作者从主题和叙事两方面着重分析华裔美国女作家区别于其他同时期作家的特点和她们取得重大成就的社会渊源,也深刻分析了华裔美国女作家追寻自我身份的心路历程。
横看成岭侧成峰
作者: 刘惠玲   来源: 山东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秀拉》   自我身份   性别观   死亡主题  
描述: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自始至终以发展黑人女性文学为己任,把关注点直接投放到社会的边缘地带——美国黑人女性和她们的世界。其作品《秀拉》被评论界视为美国黑人文学漫长而曲折道路上最醒目的一座里程碑。本文试图从三种视角来解读《秀拉》以期读者对作家和作品有更深的理解。
劳伦斯现代主义小说中自我身份的危机与重构
作者: 丁礼明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身份   危机与重构   现代主义小说   戴·赫·劳伦斯  
描述: 作为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先驱的戴·赫·劳伦斯和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长期以来饱受世人争议。之所以能引起历代评论家的广泛非议,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所力图传达的文学主题与传统小说家的小说内涵相比是大相径庭的。尤其是劳伦斯在不同创作时期发表的四部颇具代表性的现代主义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更是由于大胆体现了他的现代主义文学精神而倍受世人关注。可以这样说,劳伦斯的文学作品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热点。但是,从现代人的身份危机和小说主人公的自我重构角度进行研究的学术成果目前还不
跨越樊篱的对话——华裔美国女性文学中的跨种族婚姻
作者: 许旭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跨种族婚姻   多元文化   自我身份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三部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作品中的跨种族婚姻主题进行分析。它们是伊迪丝•伊顿(笔名“水仙花”)的《一个嫁给中国人的白人女性的故事》(1912)、庄华的《逾越》(1968) 和谭恩美的《喜福会》(1989)。本文指出,美国华裔与美国白人之间的跨种族婚姻的发展,反映了美国华裔边缘文化与美国主流文化碰撞与对话的过程,是少数族裔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与主流社会展开身份协商的隐喻。通过此研究,期冀能够从跨种族婚姻的新角度解读以上三部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为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带来新的尝试,亦能够从文
失笼的舞者
作者: 李静丽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漂泊   自我身份   主题   女性文学  
描述: 伴随着现代女权运动在全世界的高涨,19世纪末20世纪以来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在女性自我身份意识的觉醒中,从历史的重压下浮出历史地表,以女性为审美创造主体,从女性本位出发,表现着明确的女性意识和女性主题,在揭示女性个体和群体命运的同时,叙写着她们在新的历史文化语境中,从肉体的漂泊走向更深层的精神漂泊的过程。全文共分三个部分,以英语世界的西方女性文学和中国女性文学的比较为契机,以两次女权浪潮影响下的中西方女性创作为例,分别论述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以来两个历史阶段的中西方女性文学创作,进而探究
婚姻的裂变 自我的寻求:浅析《他们的眼睛望着上苍》中婚姻在珍妮成长中的作用
作者: 于爱琴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   赫斯顿   女性意识   自我身份   客体  
描述: 赫斯顿的《他们眼睛望着上苍》是一部被誉为黑人妇女文学经典、女性文学经典和20世纪美国文学经典的作品。文本中珍妮·克劳福德三次婚姻的裂变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旨从女性成长小说的视角,诠释婚姻在珍妮成长中的作用,以揭示其超越时代的女性主义主题。
《秀拉》中黑人女性的身份问题研究
作者: 谭淑林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秀拉》   托妮·莫里森   自我身份   身份问题   姐妹情谊  
描述: 托妮·莫里森作为历史上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是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她的小说通常植根于黑人的传统文化,关注美国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及命运。她的很多作品都将处于种族、性别以及阶级歧视三重压迫下的黑人妇女的悲惨生活与自我抗争刻画地淋漓尽致。《秀拉》是莫里森的早期作品,该小说塑造了秀拉,伊娃和奈尔三位关系密切却性格不同的黑人女性。在充满种族、性别和阶级歧视的社会大环境下,她们追求或选择各自向往的身份和生活方式,收获了不同的命运和结局。秀拉的反叛固执,伊娃的独立自主和奈尔的传统与觉
薇拉·凯瑟的婚姻观—女性在婚姻中自我身份的寻求历程
作者: 葛纯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   女性意识   自我身份   自我   婚姻观  
描述: 薇拉·凯瑟是美国二十世纪上半叶一位杰出的女性作家,其作品以描写美国中西部内布拉斯加州大草原上的风土人情著称。她作品中所刻画的拓荒女性在美国文学史留下难以磨灭的艺术形象。凯瑟的一生都在为反抗男性霸权、争取女性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权力奋斗。童年、青年时期拒绝接受自己的女性身份,生活中和情感上的性别倒错表现出凯瑟对男权社会传统女性角色及其命运的质疑和挑战。经历了女性身份和作者身份的双重焦虑后,凯瑟选择回归自己的女性身份,并超越把男女性爱,追求精神之爱。以往的批评主要关注凯瑟作品中的女性主角通过事业成功实现其女性身份
寻找自我身份和妇女主义精神:艾丽丝沃克小说《紫色》中主人公茜莉的心路历程
作者: 黄立华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身份   心路历程   妇女主义精神   艾丽丝·沃克   茜莉  
描述: 艾丽丝·沃克是当代美国最重要的、最著名的黑人妇女作家之一。沃克因其长篇书信体小说《紫色》(1982)获得了普利策奖而闻名遐迩。她笔力遒劲,富于表现力地描写黑人妇女为争取性平等和精神再生而进行的斗争。对沃克而言,黑人妇女是希望和再生的象征。作者,通过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强调妇女团结起来同消极的社会机制作斗争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剖析主人公茜莉—一个十四岁的、贫困的,近乎文盲的南方黑人妇女追求自我身份和妇女主义精神的心灵历程。这两个主题相辅相成,贯串整个小说。 一方面,茜莉追求的是自我身份。在这一过程中,茜莉经历了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