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电影《万箭穿心》:平凡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自我救赎
作者: 李芳吾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电影   觉醒   女性主体意识   《万箭穿心》   自我救赎  
描述: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众多以女性主义为题材的电影搬上荧屏。此类电影试图传递两重信号:一是女性题材在传统父权意识电影中进行的一场突围;二是女性创造力被剥夺被压制下的呐喊。广大研究者也开始对这方面的电影进行研究,主要有研究女性电影的构建、受众对电影的接受程度以及女性形象在电影文本之中的塑造这三种模式。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从女性在电影文本中的塑造这一模式,分析由王竞执导的电影《万箭穿心》中的主人公——“李宝莉”,一位苦难的生活中的平凡女性自身女性主体意识的苏醒与自我救赎。笔者希望通过这方面的分析能够帮助理解女性
包法利夫人的生存“越境”与现代人的自我救赎
作者: 胡云菁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体   生存“越境”   现代社会   包法利夫人   小说《包法利夫人》   自我救赎  
描述: 《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典范之作,它体现了作者"客观无动于衷"的创作原则,被誉为"新的艺术法典"。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爱玛这样一个沉迷于浪漫主义的忧郁,以想象、激情来对抗日常生活中的平庸和空虚,最终成为一个肉体堕落而精神依然执著于生活幻梦的女性形象。对爱玛这一悲剧性的人物的评价历来莫衷一是。现代批评界有观点认为,爱玛就是一个十足的淫妇;但传统批评普遍认为,爱玛这一悲剧是社会悲剧。本文则倾向于她是个人的悲剧,应该从爱玛的生存"越境"来探讨现代社会中的个体自我救赎的问题。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寻找母亲》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李思奇   来源: 山海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寻找母亲   娜拉   父权文化   “三从四德”   女性主义   现代女作家   家庭观念   自我救赎   男权主义  
描述: 韩国女作家申京淑以她独特的文笔在当今韩国文坛上举足轻重。《寻找母亲》是她全部作品中最不容置疑的成功之作。小说讲的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母亲,有一天却突然失踪了。丈夫和子女开始追寻她的踪迹,复原有关她的记忆。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小说中母亲这一女性形象。展示在男权社会普遍意识下压抑的女性如何生活,如何解脱。《寻找母亲》是韩国现代女作家申京淑创作的长篇小说。申京淑,曾被誉为韩国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文学神话,
《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形象的深度解读
作者: 刘瑞娜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父权制社会   衣食无忧   女性生存状态   自我价值实现   知识女性   《金色笔记》   两性和谐   文本结构   自我救赎  
描述: 《金色笔记》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该作品对女性独立意识和困境的率真描写、对女性生存状态和面临困境的描写以及所包含的社会深度和广度是其他女性作品所无法比拟的。《金色笔记》没有章节划分,整部作品共由五本笔记和一个完整的故事组成,其中黑、红、黄、蓝四种笔记分别代表主人公安娜生活的四个方面:作家、政治、情感和精神,四本笔记的整合即金色笔记既是笔记本体的整合,也是主人公分裂生活的完整统一。混乱的文本结构和内容既表现了小说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表现
基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电影《画皮》中女性形象的演变
作者: 王小梅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画皮》   电视剧作品   波伏娃   聊斋志异   女性主义视角   陈嘉上   理论解读   女性地位   自我救赎  
描述: 笔者运用女性主义理论解读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画皮》的三部改编电影,分析电影中女性地位缘何逐步提高,从而得出中国女性地位及女性形象演变的过程。一、背景介绍《画皮》为《聊斋志异》第一卷40回,是一部描述写人与鬼之间的故事。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最得影视创作者垂青的篇章,数百字的短章,反复被改编成电影及电视剧作品,搬上大银幕。《画皮》的
女性意识的觉醒——电影《美食、祈祷和恋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国静嘉   来源: 剑南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吉尔伯特   红遍   瑞恩   传统女性形象   寻找自我   形象分析   奥普拉   秀女   男演员   自我救赎  
描述: 电影《美食、祈祷和恋爱》改编自伊丽莎白·吉尔伯特2006年写的同名回忆录。该书自出版后便成为红遍全球的女性心灵励志作品,被译成40多国语言,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称其为“治愈圣经”。2010年,导演瑞恩墨菲将其改编为同名电影。该片主要描述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同时该片出现的其他几位女性形象也值得思考。一、勇士伊丽莎白影片开篇,女主人公以第一人称口吻回忆了自己的
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付邦明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第三人称叙述   主要框架   女性人物形象   女小说家   形象解读   吴尔夫   《金色笔记》   女性主义   自我救赎  
描述: 多丽丝·莱辛是20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女小说家之一,她一生创作出了很多部小说,因此也被誉为多产小说家,《金色笔记》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小说《金色笔记》的全文是以"自由女性"的第三人称叙述为主要框架,显示出了现代女性对于自由的渴望与向往,对于理想的努力与奋斗,对于自我解放的勇气与智慧。一、自由女性主义的形
“水”的意象分析:浅析《二次曝光》
作者: 宋波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力比多   伊底   意象分析   幻想世界   面对自己   本我   性爱描写   超我   刘东   自我救赎  
描述: 《二次曝光》是李玉导演的最新影片。李玉作为一位女性导演,总是将目光关注于女性。她关切她们生活的际遇,关切她们内心的思考,她带有疑虑但又尝试给予解答似地在电影中展现了一个个女性的形象。在《二次曝光》中,她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女性内心的寻找与归属,是一种本我与自我的相互较量。她的影片总是充斥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那就是"水"。
布勒特·哈特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刘岩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重新定义   历史   现实主义作家   文学创作   美国文学史   资本主义经济   女性形象   自我救赎   自我牺牲   文化语境   西部女性   重新审视   西进运动   淘金热   哈特   选举权运动   研究视角   短篇小说   女性人物   性别角色  
描述: 弗朗西斯•布勒特•哈特(Francis Bret Harte,1836-1902),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早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将地方色彩引入到文学创作中,成为美国第一位有影响的地方作家和国际上第一位因描写美国西部风情而知名的小说家。哈特的作品多以西进运动和淘金热为背景。值得关注的是,在其短篇小说中,哈特成功塑造了许多鲜明的西部开拓者形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众多的西部女性形象。 本文试图分析哈特短篇小说中淘金热时期的西部女性形象,从不同的角度透视这些女性人物与整个历史和文化语境的关联。哈特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三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