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大学语文中《婴宁》人物性格解说
作者: 冯国晨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材编写者   少女形象   文学形象   王子服   大学语文   聊斋志异   好评如潮   人物性格   狐妖   古代文学  
描述: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婴宁的形象是蒲松龄笔下许多成功的女性形象之一,人见人爱,好评如潮。学者们把它选编到《大学语文》课本中,是很有见地的。但是有的教材编写者,对婴宁这一文学形象
人鬼仙狐 亦真亦幻:论《聊斋志异》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交融
作者: 李占朝   来源: 阅读与鉴赏(下旬)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情怀   现实主义   反映现实   聊斋志异   蒲松龄   浪漫主义   故事   作品   女性形象   妒妇  
描述: 在亘绵不绝的古代短篇小说中,《聊斋志异》是一座高耸云端的巨峰。大抵成功之作,莫不根植于生活。在如何反映现实的问题上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纯粹的记实之作,另一种则是以表现理想为主。《聊斋志异》多属后者
聊斋志异》中小翠的女性美
作者: 吴萍   来源: 文学教育(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理性美   中国古代   理想女性   聊斋志异   文言小说   蒲松龄   知性   女性形象   感性美  
描述: 作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据统计,全书五百余篇,其中描述女性的作品,占一半以上。这些命运不同、形态各
聊斋志异》与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作者: 潘晓生   来源: 蒲松龄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狐鬼   遥遥相望   聊斋志异   唐代传奇   文言小说   爱情故事   女性形象塑造   传奇作品   唐传奇   《霍小玉传》  
描述: 唐传奇和《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小说创作中的两座巍峨的高峰,遥遥相望,相映成辉。《聊斋志异》对唐传奇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对此早有人给予了正确评论。指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不少作品则显然是唐代传奇的嫡系。他大量描写人神狐鬼间的爱情故事,在思想内容和题材...
男权意识视野中的女性——《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扫描
作者: 徐大军   来源: 蒲松龄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三娘   霍女   花妖   自觉形秽   聊斋志异   男权意识   狐魅   荷花三娘子   巩仙   才华出众  
描述: 男权意识视野中的女性——《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扫描
红莲解语 绿蜂可人——聊斋人物谈
作者: 马瑞芳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陆游   艺术构思   娘子   聊斋志异   艺术创造   转益多师   荷花   女性形象   红莲   精神  
描述: 物而人是聊斋先生拿手好戏,《荷花三娘子》与《绿衣女》为其翘楚。一《聊斋志异》王金范刻本约轩评《荷花三娘子》:‘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放翁诗句,可为此传写照。以蒲留仙转益多师的笃学精神
浅论《聊斋志异》女性个性张扬与无奈的本质
作者: 张进祥   来源: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性伦理   聊斋志异   个性解放   冯生   男权意识   郎玉柱   鸦头   人的悲剧   娇娜  
描述: 在《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中,蒲松龄为我们塑造了众多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较之以往文学作品有很大的突破,甚至可以说在对女性的肯定与张扬方面达到了前人从未企及的高度,作者笔下的她们是
开放性:婴宁们的魅力:对《聊斋志异》一个女性形象系列的思考
作者: 翁新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话小说   人性美   聊斋志异   白秋练   一个女性   狐魅   鸦头   娇娜   李汝珍   血泪斑斑  
描述: 在学术界,人们对《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中的婴宁称誉过千言万语,这并不过分。现在,我想将她放在一个形象系列之中进行考察,以求更深层地探寻这个系列形象的魅力所在。
关于蒲松龄的创作思想
作者: 顾征南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蒲松龄   现实主义作家   浪漫主义   爱情题材   作品   女性形象   现实主义倾向   罗曼·罗兰   创作思想  
描述: 蒲松龄笔下的爱情题材,和以往作品中所表现的有很大的不同:那些被明末佳人才子小说所唱滥了的文君、相如、莺莺等等翻版东西,不但人物只不过是为了点缀铺衍故事的木偶,而最终也无非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那套“瞒”和“骗”的文学;而《聊斋》中却是更自觉的来刻划那些要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形象,——即使是狐、妖、鬼、仙的幻化。因为作者赋予这些女性有着强烈的性格,她们所追求的是真挚的爱情和幸福的夫妇生活,而不是什么渴望遇到才子、名士以及最后功名利禄的愿望。如《伍秋月》中的伍秋月和王
聊斋志异》女性的心灵美
作者: 孙一珍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社会   文学作品   作者   妇女形象   聊斋志异   女子   蒲松龄   心灵美   伦理观念   女性形象  
描述: 在男子为中心的封建社会,家务料理“变成一种私人的事务,妻子成为主要的家庭女仆”,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之外。在中国又加上“夫为妻纲”、“三从”、“四德”等封建伦理观念的羁绊,女子更是处于苦井的最底层。
< 1 2 3 ... 9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