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经典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9 条
-
汉学视阈下的明清女性文学经典化探析*——以美国汉学家孙康宜之观点为例
-
作者:
殷晓燕
来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学
明清
经典化
女性文学
-
描述:
20世纪60年代西方女权主义兴起后,传统文化中女性文学的“缺失”令人深思。以中国文学史为例,其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作品与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女性作品数量严重不成比例,引起了西方汉学家对中国女性文学的关注与研究。文章以美国学者孙康宜为首的汉学家为例,从外部文化因素与内部女性美学剖析了明清时期女性文学繁荣的现象,为探讨众多女性作品未被经典化的原因提供了启发,也为中国文学史的拓展修订提供了借鉴作用。
-
大众传媒与新时期文学经典化问题研究
-
作者:
文红霞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经典化
大众传媒
中国新时期文学
-
描述:
在后经典语境下,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旨趣就是经典重构,进而使得“顽题”得以新解.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中西学界对经典的研究愈渐升温,围绕经典的界定,经典价值评估,经典生成机制,消费文化语境中的经典等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文章,文学经典“需要不断地被发现,被赋予,被创造,被命名”逐渐成为学界共识.作为经典研究的一个基本成分“经典化”自然也卷入了这股重审经典的热潮. 本文迎难而上,在充分肯定中国新时期文学经典化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上,论证大众传媒带给中国新时期文学经典化的重要影响,并以苦难叙事、女性叙事、生态叙事、历史叙
-
女性文学经典化的焦虑与策略——论沈善宝《名媛诗话》异性话语体系下的传播技巧
-
作者:
聂欣晗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策略
焦虑
传播技巧
经典化
女性文学
-
描述:
本文以《名媛诗话》及作者沈善宝为考察对象,认为作者试图通过文字来舒解她对于女性文学在异性话语体系下经典化的焦虑,并利用追溯才女传统、建立女性文学史、借助男性彰显女性文学的成绩,以及利用"红闺诗领袖"的影响力提高女性及其文学在公众传播中的地位等具体写作策略,来达到使女性文学经典化的目的。
-
走向经典——铁凝作品传播与接受研究
-
作者:
王晓娜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教育
经典化
文学史
铁凝
文学奖
-
描述:
研究铁凝作品的经典化,梳理铁凝作品的传播与接受的过程,借此来一窥当代文学作家作品经典化的复杂情况,是一个颇具价值和意义的命题。关于铁凝作品在传播和接受的过程中是如何走向经典的,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章,前经典化时期的构建。1957年出生的铁凝自1973年发表处女作《会飞的镰刀》到1984年底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成为作协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位理事。铁凝在早期取得的成绩,除了铁凝自身的创作才华和农村插队期间所获得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河北优秀老作家徐光耀、孙犁等人对后辈作家的大力提携和引介也是极其重要的;
-
“第五届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女性文学论坛”综述
-
作者:
江涛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世界
性别政治
首都师范大学
女性文学研究
经典化
中国女性主义
女性写作
女性文化
世界华文文学
迟子建
-
描述:
2015年6月26-27日,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基地、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女性文学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女性文学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海外的知名学者汇聚一堂,各抒己见,在多个视阈与问题中对“女性文学经典化与跨界书写”进行了深入研究与解析。一本次会议总论坛的议题是女性文学经典化与跨界书写。文学的经典化直接受制于政治权力的无形
-
文学的女性时代与女性文学的经典化
-
作者:
毕光明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者
范小青
文学世界
中国小说学会
叶广芩
评审机构
经典化
女性写作
凌叔华
知识女性
-
描述:
文学经典并不具有绝对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正因为如此,只要是以审美为主要目的文学评奖,只要评审机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获奖作品的经典性就有一定的保证。总之,女性文学的经典化只要回答了什么是经典化,为何要经典化,谁来经典化,如何经典化这些问题,它对文学发展的积极作用就是毋庸置疑的。
-
舒婷论:“朦胧诗化”、女性意识的拓展与经典化
-
作者:
张立群
史文菲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女性意识
诗歌世界
诗歌创作
女性诗歌
经典化
朦胧诗人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舒婷诗歌
-
描述:
相对于以往常常从作品解读、创作艺术等方面展开的研究,本文选取从传播、接受的角度进入舒婷的世界。进而结合史实再现舒婷诗歌的经典化过程。作为一位在新时期诗坛较早获得认可的新潮诗人,舒婷的性别身份、创作道路、位置确立等一直和其所归属群落的其他诗人有所不同。这种在返观历史后呈现出的差异,自然反映了当时批评界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的认知限度。然而,如果我们可以更加客观、辩证地看待这种差异,则不难发现:舒婷诗歌创作的复杂构成与来自外部接受、构造之间的张力,才是造成差异进而影响舒婷诗歌经典化过程的重要原因。至于由此重寻舒婷的
-
选集与作品的经典化:晚明女性文学之接受研究初探
-
作者:
张雁
来源:
古典文献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接受研究
女性作家
女性创作
明代
作家作品
经典化
发展变化
女性文学
主要体现
-
描述:
文学作品自产生之后,便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流播演变,被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审美经验和价值取向的读者所理解和批评。这就是美学意义上的文学接受。接受研究关注的不是文学文本的结构,而是对文学文本理解的历史性。这主要体现在
-
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小说和妇女问题
-
作者:
王友琴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者
妇女解放
文学传统
中国妇女
文学生活
作品主题
经典化
现代女作家
小说
中国女性
-
描述:
在研究小说的诸多角度中,作者的性别可能是意义并不太大的一种。性别导致作家气质方面的不同,从而可能引起感受及表现生活的风格的差异。但是,除此之外,性别也决定作家对作品主题的选择和阐明以及判断事物的立场和倾向吗?并非如此。就妇女问题而言,事关切身利益,然而女性作者未必就持有更正确的看法,她的作品也未必体现出更多的“妇女意识”。把男尊女卑的思想系统化、经典化了的《女诫》,作者班昭,便是女的。中国古代,妇女创作不多,其中大部分却是被《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的作者谭正璧称为“谄媚男性”的文学。另一方面,中国现代积极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