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呼唤融合
作者: 汤红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分裂   谢农   融合   精神  
描述: 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是美国二战之后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其创作生涯长达四十多年,创造出了诸多优秀的剧本,并四次获得纽约剧评奖,两次获得普利策奖。他的作品深受观众的欢迎,也被众多的学者和批评家们讨论研究。综观这些主要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威廉斯独特的“诗化现实主义”创作技巧和他笔下感情细腻的女性人物历来是评论家关注的焦点。研究对象也集中在其四五十年代创作的一系列经典作品上,如《玻璃动物园》(1944),《欲望号街车》(1947),《热铁皮屋顶上的猫》(1955)等等,而对
张洁小说女性形象的类型化及其精神变异
作者: 赖博熙   薛鹏智   来源: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异   张洁小说   类型化   女性形象   精神  
描述: 体现在她们对爱情存在理想化希冀,而这种理想的幻灭构成了她们共同的悲剧。她们虽各具特色,但可以非常容易地根据其精神内核进行分类并探索她们精神的变异。从柏拉图式的精神苦恋者到两性冲突中雄化的知识女性,再到以
“坐云看世景”的荷兰华文女作家——与林湄女士畅谈她的魅力人生和长篇小说《天望》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梦想   救赎   坚韧   博爱   精神  
描述: 林湄长篇小说《天望》的重要意义,就是以其独有的文学世界,打破了东、西方文化中心论,试图建构人类共同文明的希望。对话以谈《天望》为纽带,结合作者其他作品、真切的生命体验,以及当下的女性生存热点话题,揭示中华女性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的遭际与坚韧。特别是作者塑造的诸多女性形象——“飘”着的脊梁,对民族性格优化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发现埋在心底的精神“哑炮”——读刘庆邦的《哑炮》
作者: 贺绍俊   来源: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哑炮   刘庆邦   两个世界   乡村世界   煤矿工人   叙述风格   中篇小说   人性恶   女性形象   精神  
描述: 刘庆邦小说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乡村世界,一个是煤矿世界,他对这两个世界无一例外地注满了善意和温情。这种善意和温情把一个中原汉子刘庆邦变得格外的细腻和体贴,也铸就了他的叙述风格:朴实畅晓的诉说方式和
女性成长主体存在的迷失与回归——由“自大省”“尹小跳”看铁凝成长小说女性主体的精神
作者: 雷海栋   来源: 活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成长小说   尹小跳   迷失   女性成长   铁凝   回归   精神  
描述: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铁凝一直以她独特的视角关注着女性生存和命运,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几乎勾勒出了一部女性从女儿到女人成长的历史。从香雪、安然、杨青、沈小凤、大芝娘、米子、小臭子到司猗纹、眉眉、白大省、尹小跳,她塑造了一系列充满欲望的鲜活的女性形象、关爱、同情、怜悯和理解成为铁凝深思和表达同声的切入点。[第一段]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