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黑人小男孩》中的黑人女性形象剖析
作者: 李闪闪   来源: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种族主义   母亲   宗教   女性  
描述: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创作的《黑人小男孩》从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罪恶与丑恶嘴脸,文章主要从诗中的一个无名无姓的母亲分析黑人女性在英国统治下的种族压迫和殖民思想的迫害。
《美丽人生》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剖析
作者: 周忠新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丽人生》   种族主义   平庸之恶   女性形象  
描述: 意大利著名导演罗伯托·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的反映二战题材的影片《美丽人生》,以黑色喜剧的方式演绎了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等多项大奖,成为世界上最值得看的50部影片之一。许多评论者从影片的父爱主题、情节结构、细节运用、人文精神、人性光辉、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过评论,本文对过去影评中常常被忽视的几位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剖析,诠释导演刻画这些女性人物的良苦用心,使观众从全新的角度更好地欣赏这部经典影片。
托妮·莫里森笔下的黑人女性形象
作者: 李良春   来源: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主义   种族主义   托妮.莫里森   黑人女性  
描述: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个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黑人妇女形象。论文分析了莫里森笔下的黑人女性形象并展示她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和遭遇,忠实地表达了黑人女性的生活经历,给身处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指出了正确的争取自我解放的道路。
沉默·抵抗·对话: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看伍慧明小说《骨》中的华裔女性形象
作者: 李莉   来源: 皖西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主义   后殖民女性主义   种族主义   美国华裔女性  
描述: 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伍慧明是美国文坛上近几年出现的后起之秀,她的处女作《骨》成功地塑造了四位鲜活的女性角色。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对文中处于父权主义和种族主义社会双重边缘的美籍华裔女性进行了尝试性分析,展现了她们从沉默到抵抗再到对话的独特心理历程。
论水仙花《春香夫人》对双重话语霸权的解构
作者: 李玲梅   来源: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春香夫人》   性别主义   种族主义  
描述: 华裔美国作家水仙花以文学作品为武器匡扶正义,在其小说集《春香夫人》中重塑了华裔和女性的形象,对当时的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话语霸权进行了批判。她的批判带有鲜明的解构特点:通过消除二元对立和暴力破坏话语结构两个解构策略,颠覆了读者对于种族和性别认识的限制和偏见。
试论约克纳帕塔法神话王国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薛瑞东   来源: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贞洁神话   种族主义   清教主义   约克纳帕塔法  
描述: 作为 2 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 ,福克纳着力塑造了一批受清教主义影响的南方女性。她们生活极不幸福 ,人性受压抑、扭曲 ,是清教主义制造的女性贞洁神话牺牲品。福氏通过小说大胆地向女性贞洁神话挑战 ,向传统的道德挑战 ,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美好愿望
从双重声音话语解读汤亭亭的男性形象塑造
作者: 张琴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种族主义   双重声音话语   男权主义  
描述: 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1940—)在其代表作《女勇士》(1976)和《中国佬》(1980)中,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分别刻画了华裔女性和男性,审视了华裔美国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长期以来,评论界对于汤亭亭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却对其所塑造的华裔男性形象缺乏关注。因此,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双重声音话语这一视角,运用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深入细致地分析汤亭亭这两部作品中的男性形象,并以此进一步剖析汤亭亭的男性观。 基于性别和种族的双重身份,汤亭亭对于包括其父辈在内的华裔男性有着复杂的
论多丽丝·莱辛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李聪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性解放”   种族主义   母性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以其女性作家特有的笔触刻画了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本文拟从莱辛不同创作时期的众多代表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入手,揭示女性在男权文化为中心的社会中表现出的极强自我意识。随着性解放的进一步发展,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社会深度和影响力也得以增强。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当代社会下的男女两性关系。
《八月之光》中的女性“影子人物”
作者: 吴永红   来源: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道观   种族主义   影子性   清教主义   女性人物  
描述: 通过分析小说《八月之光》中几位女性人物的"影子性",探讨美国南方种族主义、清教主义和传统妇道观对女性身心的毒害和摧残,从而使读者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些女性形象,更加全面地解读福克纳的作品,更加深刻地体会他的人道主义立场。
《押沙龙,押沙龙!》女性形象的悖论研究
作者: 王海燕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道观   性别歧视   种族主义   清教主义   矛盾  
描述: 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20世纪美国文坛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更是享誉全世界,其作品一直备受关注。他以“邮票般大小的土地”创作了文坛独一无二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表现了美国内战时南方的社会动荡和历史变革,为读者展示了美国南方社会的现实生活。其作品中的大量女性人物丰富了作品本身,使故事曲折精彩,人物关系复杂多变。福克纳对女性人物的态度成为了众多专家、学者研究讨论的重点话题,并由此引出对福克纳女性观的各种分析。以Linda Wagner和Cleanth Brooks为代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