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矛盾冲突】搜索到相关结果 17 条
-
《居里夫妇》,我为你叫好!
-
作者:
叶廷芳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学实验
女主人公
诺贝尔物理奖
生活戏剧化
矛盾冲突
艺术风格
现实主义戏剧
近代科学史
居里夫妇
女性形象
-
描述:
《居里夫妇》,我为你叫好!
-
《聊斋志异》艺术性片论
-
作者:
胡益民
来源:
江淮论坛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性
矛盾冲突
蒲松龄
现实生活
《聊斋志异》
冯镇峦
《促织》
现实与幻想
女性形象
《小说面面观》
-
描述:
在一部真正成功的艺术作品中,“材料完全同化到了形式之中”,“是‘形式’把‘素材’审美地组织在一起的”(杜勃罗留波夫语)。《聊斋志异》之所以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不惟因为作者有着直面人生的勇气,自觉为“孤愤之书”,亦在于他能将内容与形式结合得尽善尽美。《聊斋》500余篇,绝大部分在艺术表现形式上都卓有特色。近细读之,于其将现实与幻想交织得如此完美及其高超的情节艺术,深为惊叹。谨爱为探讨,就正于方家。冯镇峦评《聊斋志异》,调其“说狐说鬼,如华严楼阁,弹指即现;如未央宫l婉,实地造成”①一方面是幻想的天地,犹如弹
-
论奥菲利娅
-
作者:
陈伯通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菲利娅
矛盾冲突
鲜花
恶势力
性格特征
爱情
莎士比亚
玫瑰
哈姆莱特
评论家
-
描述:
奥菲利娅也许要算是莎士比亚女性形象中最引人同情的一个了。德国诗人海涅称她为“可怜的奥菲利娅”;英国批评家赫士列特把她叫作“五月的玫瑰”,“过早萎谢的鲜花”,说她是“几乎纤巧动人得不能加以讨论的人物”。(《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217页)大约是因为过分沉浸于同情之心,历来论家谈到这一形象大多语焉不详,未作细致分析,生怕有损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整体印象。
-
读《陌上桑》随想
-
作者:
陈凤云
严正汉
来源:
安徽教育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汉乐府
思想性
矛盾冲突
少年
关键性
《陌上桑》
女性
罗敷
官职
-
描述: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它通过对采桑女拒绝五马太守无耻要求的生动描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丽、勤劳、机智,敢于反抗强暴的女性形象,受到历代人民的喜爱.
-
论奥菲利娅
-
作者:
陈伯递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菲利娅
矛盾冲突
鲜花
恶势力
性格特征
爱情
莎士比亚
玫瑰
哈姆莱特
评论家
-
描述:
奥菲利娅也许要算是莎士比亚女性形象中最引人同情的一个了。德国诗人海涅称她为“可怜的奥菲利娅”;英国批评家赫士列特把她叫作“五月的玫瑰”,“过早萎谢的鲜花”,说她是“几乎纤巧动人得不能加以讨论的人物”。(《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217页)大约是因为过分沉浸于同情之心,历来论家谈到这一形象大多语焉不详,未作细致分析,生怕有损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整体印象。
-
《过把瘾》如何使人“过瘾”?
-
作者:
范华群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约法三章
女主人公
欢喜冤家
戏剧情境
矛盾冲突
人物性格
男性与女性
方言
无法忍受
电视剧创作
-
描述:
最近全国上下都对一部原先并未引起重视,并不起眼的电视剧《过把瘾》刮目相看起来,不少电视台又重新进行播映,报刊上各种形式的评文章纷纷出现。它的魅力究竟何在呢? 《过把瘾》描写方言与杜梅这对恋人的相识与结合的过程,几乎没有什么生动的情节。正由于这一婚前彼此缺乏足够的了解,才导致了婚后层出不穷的令人无法预测的烦恼。在第二至第四集这整整三集中,电视剧集中描写了杜梅与方言无法解脱的,也可以说是男性与女性,人物与人物性格之间的逐趋尖锐紧张的冲突。我们看
-
女性文学创作的新趋势:从“苦难叙事”到“常态叙事”
-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乡下人进城
“乡下人”
乡村女性
矛盾冲突
文学叙事
苦难叙事
女性文学创作
城乡对立
-
描述:
文学院乔以钢教授等发表《近年来女作家“乡村女性进城”的常态叙事》(《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3期)一文指出:近年来,在有关“乡下人进城”的文学叙事中,一些女作家的创作体现出与那种刻意凸显进城者苦难,突出城乡对立,忽略“乡下人”主体性的“苦难叙事”模式不尽相同的倾向,这种叙事倾向可称之为“常态叙事”。此类叙事没有特别剧烈的外部情节和矛盾冲突,也没有关于“吞噬”或者“沦落”的大起大落的人生悲剧。在并不指向社会批判的文学叙事中,叙述者从生活的细部和情感的深层次上处理“乡下人进城”这一题材。与通常“苦难叙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