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男权】搜索到相关结果 20 条
-
乱伦女性:抗争与毁灭的悖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乱伦”女性形象浅析
-
作者:
苏和丽
董小玉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乱伦
女性解放
抗争
-
描述:
文章以“乱伦”、“男权”和“女性解放”为视角,对中国现代文学“乱伦现象”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她们乱伦的根源在于男权对其人性的压抑,她们意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反抗男权的压迫,她们无法避免被毁灭的命运。她们是我国二十世纪无数争取自我解放的女性的典型,其悲剧命运具有格外令人深思的意义。
-
乱伦女性:抗争与毁灭的悖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乱伦”女性形象浅析
-
作者:
苏和丽
董小玉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乱伦
女性解放
抗争
-
描述:
文章以乱伦、男权和女性解放为视角,对中国现代文学乱伦现象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她们乱伦的根源在于男权对其人性的压抑,她们意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反抗男权的压迫,她们无法避免被毁灭的命运。她们是我国二十世纪无数争取自我解放的女性的典型,其悲剧命运具有格外令人深思的意义。
-
乱伦女性:抗争与毁灭的悖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乱伦”女性形象浅析
-
作者:
苏和丽
董小玉
来源: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乱伦
女性解放
抗争
-
描述:
文章以"乱伦"、"男权"和"女性解放"为视角,对中国现代文学"乱伦现象"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她们乱伦的根源在于男权对其人性的压抑,她们意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反抗男权的压迫,她们无法避免被毁灭的命运。她们是我国二十世纪无数争取自我解放的女性的典型,其悲剧命运具有格外令人深思的意义。
-
托尔斯泰笔下的“妖妇”
-
作者:
王永奇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艾伦
妖妇
女性形象
-
描述: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塑造了艾伦这一形象。在作者笔下,艾伦是一个极端妖艳、放荡的妖妇形象,她与男权社会中男性们对女性美的评价标准有着巨大的差异,体现了男权社会的男性们对女性的仇恨、恐惧和丑化
-
简论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男性形象
-
作者:
卢睿蓉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曼斯菲尔德
男性形象
男权
-
描述: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以创作女性形象见长,相对而言,其短篇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并不引人注目,也很少有人对它作专门性的研究。事实上,曼斯菲尔德所创作的具有典型特征的男性形象反映出她对社会现实、家庭关系本质的清醒认识和有力的批判,更体现了其作品超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本文将通过对她所创造的男性形象的剖析,展现曼斯菲尔德非凡的艺术创造能力,同时也弥补当前对曼氏作品研究的不足。
-
托尔斯泰笔下的“妖妇”——也谈《战争与和平》中艾伦的形象
-
作者:
王永奇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艾伦
妖妇
女性形象
-
描述: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塑造了艾伦这一形象。在作者笔下,艾伦是一个极端妖艳、放荡的妖妇形象,她与男权社会中男性们对女性美的评价标准有着巨大的差异,体现了男权社会的男性们对女性的仇恨、恐惧和丑化
-
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女权主义解读
-
作者:
曾锋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泰坦尼克号》
女权主义
-
描述:
电影《泰坦尼克号》以男性中心的视角塑造了作为"第二性"的女性形象,这些正面女性形象暴露了影片强大的男权偏见。罗丝,作为影片的英雄主角之一,却更强有力地体现了男权文化的潜在制约:她只是男性英雄的一个
-
男权世界的女性悲剧
-
作者:
宋建军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悲剧
曹禺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蘩漪、陈白露、花金子、愫芳等女性的悲剧说明一个必然:这是性别的悲剧,是生活在男权世界的必然后果。
-
论金庸小说的反男权倾向
-
作者:
胡丹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金庸
女性
-
描述:
金庸笔下的女性形象,个性强烈,完全没有被男权文化同化成失声的群体。相反,她们在金庸的15部小说里,建构出了强烈的主体性,她们的形象在读者眼里挥之不去。本文试图通过对金庸小说女性形象的解读,来论证金庸小说的反男权倾向。
-
试探《红楼梦》与《红字》中的女性观
-
作者:
王蕾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字》
男权
女性观
《红楼梦》
-
描述:
在《红楼梦》和《红字》这两部世界经典名著中,作者分别塑造出了具有自主意识和叛逆精神的女性形象,她们坚强的个性、独立自我的精神使她们有勇气与男权社会对抗,捍卫自己的爱情,赞美了她们的女性自觉意识和争取自我权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