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男权社会】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程开玮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悲剧
《德伯家的苔丝》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从女性形象方面,对《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角苔丝进行了大力赞扬,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形象,通过分析易被人所忽略的、苔丝缺乏保护意识的局限性,综合自身及社会各方面因素,最终导致了悲剧发生
-
《小城畸人》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张曼玉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城畸人》
男权社会
女性形象
社会变型
-
描述:
美国知名作家舍伍德·安德森在其代表作《小城畸人》中,讲述了处于社会变型时期的女性形象。尽管每个女性的知识背景与性格面貌各有差异,但由于当时的社会存在,她们都受到了男权社会的压迫。笔者从两性关系和亲子关系出发,结合安德森所受到的女性影响,论述新时期的女性形象。
-
屋子里的"天使"与"魔鬼" ——小说《线》的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李光明
来源: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线》
新女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小说《线》为英国著名作家维多利亚·希普洛普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该小说塑造了两种类型的女性形象,一类是传统女性,她们符合男权社会的审美标准,是“天使”;而另一种是新女性,她们敢于反抗男权统治,被称为“恶魔”,而新女性的崛起是有迹可循的。
-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程开玮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悲剧
《德伯家的苔丝》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从女性形象方面,对《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角苔丝进行了大力赞扬,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形象,通过分析易被人所忽略的、苔丝缺乏保护意识的局限性,综合自身及社会各方面因素,最终导致了悲剧发生
-
《儿子与情人》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徐宏宇
来源:
神州(中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儿子与情人》
女性主义
-
描述:
《儿子与情人》是D.H.劳伦斯的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他主要讲述了保罗这个年轻人走向成熟的过程以及他和母亲之间的感情纠葛.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现代工业化带来的影响以及对家庭妇女劳动价值的忽视,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女性的精神世界.本文通过分析《儿子与情人》中三位主要女性——莫菜尔夫人、米丽安和克拉拉三位女性的人生,深入了解对劳伦斯的这部作品.
-
围城内的挣扎——浅析凌淑华笔下的太太形象
-
作者:
郑来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男权社会
自我意识
反思
-
描述:
20世纪初,凌叔华以清晰的语言,书写了迈入家庭生活后女性的不同遭遇,在冰心塑造了旧式太太的典型——陈太太之后,凌叔华对这类人物形象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描摹,将她们身上那个时代特有的,也许在当代看起来有些愚昧可悲的时代特征挖掘出来。凌叔华并没有简单地将她们的命运归结为社会的原因,而是将女人放在人的立场上去展开书写,从现代女性的视角出发去重新审视婚姻关系中的男男女女,不仅只看到了女性的精神局限和可悲命运,还从现实层面和文化溯源上对男女关系展开叙述,在这样的视野之下,女性形象变得更加丰满而真实。
-
毕飞宇女性叙事文学对男权社会的另类解读
-
作者:
陶君
范晓艳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性叙事文学”
毕飞宇
另类解读
-
描述:
女性形象在毕飞宇的文学作品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男性形象则给人以不存在感,或者是以十分的隐秘的方式而存在。女性形象给人掩盖住男性形象的感觉,然而通过仔细地品读毕飞宇的作品可以知道,实际上作品中男性才是真正的主角,男性在男权社会中占据绝对的主导权,决定着女性的生死命运,牵动着女性的情感起伏,很大程度上造就出女性扭曲的人性,造成了女性挣扎的人生。毕飞宇通过大量的女性描写,映射出男权社会的男性的主宰力量,可以说毕飞宇所创作的女性叙事文学从本质上来说属于男权社会别传。
-
浅析乔伊斯短篇小说《伊芙琳》
-
作者:
王晶晶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弱势女性
《伊芙琳》
-
描述:
《伊芙琳》是爱尔兰作家乔伊斯著名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第四篇,成功塑造了一个男权社会中的弱势女性伊芙琳的形象。本文从经济不独立、性格软弱和选择妥协三个方面分析了伊芙琳作为弱势女性的形象特征,并指出小说中描写的伊芙琳短暂的女性意识觉醒的意义。
-
《觉醒》中鸽子楼的意象分析
-
作者:
周广焕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鸽子楼
《觉醒》
新女性
-
描述:
在《觉醒》中,凯特·肖邦(Kate Chopin,1850–1904)通过描写主人公居住场所的转变,展现了埃德娜思想意识觉醒的过程。鸽子楼作为小说中的一个具体意象,包含着双重的含义:一方面象征着埃德娜的经济独立,展现其努力实现自我的新女性形象,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其难以挣脱的男性精神樊笼。鸽子楼的双重含义展现了处于男权社会统治下的新女性的困苦与挣扎。
-
《红字》中折射的复杂女性观
-
作者:
孙书怡
来源:
丝路视野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保守
男权社会
清教主义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红字》中,霍桑通过揭示海丝特的社会边缘地位,反映了在清教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厌女意识.霍桑还谴责那种源于男权意识对妇女不平等的待遇.霍桑通过他的故事情节和对男女主人公的描写,彻底毁灭了男权文化中的双重对立理念.从女性主义视角看,《红字》成功塑造了海丝特这位具有独立意识,具有反抗精神的美国17 世纪殖民统治时期的女中强者的形象.《红字》从另一个侧面刻画海丝特作为一个女权主义先行者的女性形象.同时,也透露出霍桑的脑海里有女性主义的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