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东北黑土地上独特的生命视角
作者: 李峰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命   生存意义   萧红小说  
描述: 颇具才华而英年早逝的萧红,在自己的小说中以其独具一格的忧患意识和独特的生命视角,揭示了国民(主要是北方农民)精神的病苦,表现了女性的生存状态,探讨了一系列与国民性和女性有关的问题。她以其短暂的十余年
“赌”与女性形象:重读张艺谋及其电影
作者: 悄风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电影   民族意蕴     女性形象  
描述: 生活磨炼了张艺谋,也赋予了他才华。当张艺谋以“赌徒”的文化心态,把自己的全部视点投注于电影事业时,实际上,他已经与女性形象结了缘。他由女性反观自身、观照人生之际,已经表现出他对于艺术独特而天才的追求。这追求使他在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的交融中获得了一点深切感受
生命的叩问--张洁伤口中女性形象的文化反思
作者: 吉崇敏   张景忠   来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张洁作品     文化反思   女性  
描述: 张洁的作品承接了“五四”新文学史上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寻,而走向女性精神层面的建构。对家的背叛与守望,对女性自身的寻求,对和谐 的伊甸园的追求,构成张洁笔下女性形象的文化特征。
生命的叩问--张洁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文化反思
作者: 吉崇敏   张景忠   来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张洁作品     文化反思   女性  
描述: 张洁的作品承接了"五四"新文学史上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寻,而走向女性精神层面的建构.对家的背叛与守望,对女性自身的寻求,对和谐的伊甸园的追求,构成张洁笔下女性形象的文化特征.
林黛玉形象的文化内涵
作者: 李红雨   郝彦丰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绛珠仙草     自然   林黛玉  
描述: 《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的渊源有一个动人的“还泪”之说,我们从中得知她的本真状态为一株仙草,这是作者赋予这个女性形象的一种文化象征意义。其实质是对自然生命的追求,亦是对“道”的追求。与此同时也产生
生命的张力—严歌苓小说中边缘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曾秀琴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命   极端环境   严歌苓   小说   边缘女性  
描述: 严歌苓小说中边缘女性人物往往生命力顽强,“活下去”是最重要的目标,“好好活下去”成为她们战胜磨难的信仰与动力。她们都有一点点迟钝,有一点点缺心眼,总是置身于生命各种严峻的考验中,她们的人生历程比一般
生命的感悟与言说:论史铁生的小说创作
作者: 史会生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命   生存困境   叙事艺术   人物   残疾  
描述: 史铁生的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个性,表现出非常高的文学成就,在文学史上也有卓越的贡献。小说不仅关注现实社会,而且更侧重于生命与存在的探求。从而使他的文学作品蕴含着深厚的生命哲学内涵,大大开阔了当
透视生命: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女性美
作者: 万坤焱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到灯塔去》   生命     女性主义   弗吉利亚·伍尔夫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现代小说家,她的半自传体小说《到灯塔去》是作者为追忆逝去的父母而作,作品成功演绎了拉姆齐一家人的生活,涉及爱情、婚姻、生命、死亡、女性权利等多个主题,蕴涵了深刻的人
毕淑敏小说创作论
作者: 赵燕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命   毕淑敏   死亡   白色   女性  
描述: 本文以毕淑敏的小说为研究对象,探讨她小说中最具特色的死亡意识、生命关怀和独立的女性形象。 本文认为,毕淑敏小说的特色在于她对死亡意识和生命意识的强烈关注。 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论述毕淑敏
印度女性人像雕刻之审美趣向
作者: 罗晶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曲线美   人体美   性征   质感   肉感   佩饰  
描述: 印度是一块凹地,盛满了太多的激奋和热情。对印度人来说,女性的魅力美,达到了一种崇高而纯净的境界,是全部美和爱的象征。因此,印度的雕塑家塑造众多女性形象来寄托他们心中的爱。他们认为任何性感的生命都在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