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王安忆
作者: 柴平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忆   中国当代文学  
描述: 王安忆是新时期以来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以多元的写作、深切的忧患意识、贴近底层的姿态和具有特色的个性化叙事奠定了在当代中国文坛的显赫地位。同时,她形式多样的作品又进一步丰富着中国女性文学的整体成就,为当下的女性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多方面的启示。本论文以王安忆的文学创作为... >> 详细
1980年代中后期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重估:以王安忆、铁凝为核心的考察
作者: 杨海燕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安忆   1980年代中后期   女性文学   铁凝  
描述: 1980年代中后期是当代女性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女性自我的探索过程中,以王安忆、铁凝为代表的一批女性作家的创作直面女性身体,重写两性关系,审视女性自我,开启了1990年代以后女性文学多元化深度探索的新局面。重估1980年代中后期女性文学创作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对重新认识新时期女性文学流变具有重要价值。
新时期女性小说叙事的赓续与新变
作者: 郑越予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王安忆   女性叙事   迟子建  
描述: 女性文学在新时期再次觉醒,在与20世纪40年代女性叙事话语遥相呼应的同时也产生了赓续与新变。丁玲转向革命的独特姿态,使得很少有作家能对其独特的叙事话语进行更大的开拓;王安忆以现代城市为背景展现女性
王安忆《长恨歌》的叙事策略
作者: 罗忆南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策略   《长恨歌》   王安忆  
描述: 在当代女性文学中,王安忆一直是文学界最受瞩目的作家之一。尤其是她的《长恨歌》作为多元叙事的代表,展现了鲜明的边缘人叙事、历史性叙事以及空间和事件交错的叙事方式,不同程度地展现了王安忆在《长恨歌》中
王安忆和朴婉绪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比较研究——以《长恨歌》与《您还在梦中吗?》为例
作者: 安玉琳   来源: 祖国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安忆   朴婉绪   女性主义  
描述: 近些年随着对中韩现当代文学的比较研究活跃起来,中韩两国的女性文学研究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也备受关注。王安忆和朴婉绪作为两国举足轻重的女性作家,在《长恨歌》和《您还在梦中吗?》两部作品中充分体现了女性
张爱玲与王安忆笔下女性爱情观的比较
作者: 徐珂   来源: 华人时刊(中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王安忆   爱情观  
描述: 张爱玲和王安忆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的两位颇具代表性的作家,两人都以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为书写空间,以婚姻爱情为写作主线,描绘了一个个平凡女性在爱情与金钱之间的无奈纠葛。
新时期文学中女性意识发展的两次突破―论王安忆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历史地位
作者: 孙俊青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安忆   女性意识   小说创作  
描述: 王安忆作品中表现的女性意识对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她使女性意识的发展实现了两次突破。她最先把“性爱”引入女性文学,以自觉的性别意识建立起自己作为女性审视世界的独特方式和角度;她自觉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通过女性话语的抒写,进行女性主义文本的建构。
王安忆作品的女性意识
作者: 向亿平   来源: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王安忆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描述: 王安忆在首次涉笔性爱,使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由社会层面发展到性别自觉阶段,达到了第一次飞跃和突破之后,其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并未仅仅停留在对内容的书写和挖掘上,而是进一步上升到对文本形式的改造和利用上.王安忆在其女性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成功实现了进一步突破,这奠定了她作为一位女性主义者的坚实的地位.
王安忆和女性文学的对峙与融合
作者: 崔佳琪   来源: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峙与融合   超越   王安忆   女性文学  
描述: 20世纪80年代随着文坛上自由创作之风的日益盛行,“女性文学”创作由此掀起一股热潮。而王安忆作为初登文坛的女作家并没有主动迎合女性文学写作潮流,反而在主观上自觉规避女性文学的写作特点,注重对作品文本
来自生命深处的欲望——从女性视角简析王安忆“三恋”
作者: 张颖娟   张黎敏   来源: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王安忆   女性意识   性爱  
描述: 通过对王安忆“三恋”文本的分析,了解她在作品中对于女性生命欲望深层的探求与把握,从而使女性自身的意识得以彰显,获得了女性文学写作上的意义。
< 1 2 ... 12 13 1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