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爱玛】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爱玛形象的女性意识解读
-
作者:
王红丽
来源: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家作主意识
爱玛
女性意识
自由意识
-
描述:
爱玛是文学作品中一位成功的女性形象。在女权主义批评理论之下,爱玛形象具有了新的内涵:她所体现的自由意识和当家作主意识公开向父权体制下女性的附属地位进行宣战,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对于一位18世纪的女性来说,这一点无比珍贵。
-
The Image of Emma Shaped by Irony
-
作者:
王红丽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玛
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
反讽
-
描述:
简·奥斯丁(1775—1817)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位重要女性小说家。她先声夺人,在小说创作中率先发出了女性主义的呼声。长期以来,女性被剥夺了在智力和文化上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因此世俗偏见认为,女性无论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中都没有能力作出正确的选择,实现自由的意志。而奥斯丁一生共创作的六部小说均把年轻的女性作为第一主人公,提到读者的第一视野,确立了女性身份,塑造了一系列崭新的女性形象。同样,在其作品《爱玛》中,作者塑造了一位年轻、漂亮、聪明、令人喜爱的女主人公爱玛。作品《爱玛》自1816年问世以来,受
-
性爱:再生与毁灭
-
作者:
卢伟萍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爱玛
劳伦斯
康妮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包法利夫人》
-
描述:
本文将《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康妮与《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两位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在劳伦斯和福楼拜的笔下,康妮与爱玛可以说都是一个追求理想的性爱生活的女性形象,然而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却又走着不同的道路,以至于导致截然相反的结局。康妮在性爱追求中最终获得了再生,成了一个真正的女人,而爱玛在性爱的追求中却走向了毁灭。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局体现了她们之间存在着的关于性爱理想的差异性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