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为情而生、为情所困的女性群体——谈福克纳笔下的少女、少妇形象
作者: 朱宾忠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福克纳   困境   爱情   女性  
描述: 福克纳笔下的女性形象虽然姿态各异,但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多情善良型、滥情堕落型、痴情独断型。但无论她们属于哪一类,都不可避免地陷入爱情的困境,遭遇被男人始乱终弃的命运。通过这类女性人物形象的描写,福克纳昭示了在一个传统的男权社会里,女性由于其性别原因,总体上是弱势群体,是男权中心主义的受害者。
我亲爱的理想:叶莲娜
作者: 陈久文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我亲爱的理想   爱情   人格魅力   斗争  
描述: 俄罗斯文学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俄罗斯作家们为世界人民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许多优秀的女性形象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她们虽各有特色,但经过一番比较,叶连娜更令人向往.
古典文学中女性爱情进步的足迹
作者: 吴岩松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典文学   爱情   女性  
描述: 爱情描写作为一种艺术美,是人类美好感情的集中体现。如果把青年男女对爱的渴望、追求、反抗当做一个延续的过程,那么,爱情文明艰难行进的轨迹便会鲜明地显现,而这种显现在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身上最为光彩夺目。
浅析郝思嘉身上体现的女性独立意识
作者: 蔡雪岚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意识   郝思嘉   生活   爱情  
描述: 西方文学史上塑造的追求独立的女性形象很多,《飘》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是比较成功的一个。她是一颗坚韧的小草,无论面对爱情还是困难,她都从容不迫,表现出真正的自我和女性独特的个性。本文就郝思嘉人物形象所具有的独立性进行分析。
“五四”女性婚恋小说中的爱情“圣洁模式”
作者: 康春玉   来源: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圣洁   爱情   女性文学  
描述: "五四"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涌现出大量以婚姻和爱情为题材的作品,这一时期的女性婚恋小说还只是停留在对爱情神圣性与合理性的礼赞及论证上,对男女之爱中的性爱内涵还颇为忌讳。这就造成了"五四"女性形象只看重纯洁的精神性爱恋的"圣洁模式"。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爱情与创作
作者: 周艺   李芳   来源: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   陀思妥耶夫斯基   女性塑造  
描述: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复杂离奇,曾经历了三次重要的爱情,这三位女性给他的人生烙下深刻的痕迹,也给他的文学创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在他的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中也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在复杂的社会环境
美人之美——读川端康成之《雪国》
作者: 周淑茹   来源: 鄂州大学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余情美   虚无   《雪国》   爱情  
描述: 《雪国》是川端康成最为重要的一部中篇小说。该文探讨了女主人公驹子的爱情,岛村和叶子的镜子功用以及川端的创作方法。作者认为,川端先生极其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具有日本美的纤细而哀婉的下层女性形象。
托尔斯泰作品中女性地位初探
作者: 张春芳   李利娜   来源: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济自主权   爱情   家庭责任   女性解放  
描述: 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鲜活生动,在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这一系列女性的遭遇和历史所赋予她们的不同命运来分析其历史必然性和个体的悲剧性。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地位是历史发展的反映,因此,研究托尔斯泰时期女性地位的历史印记和女性个体的命运抗争,更好地反映俄国资产阶级萌芽时期的社会现状,证明女性的生活自主权、社会地位和经济自主权之间的关系。
超越死亡的爱情——从凯瑟琳看《永别了,武器》的反战性
作者: 刘果   江山   来源: 科教文汇(下半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勇敢   爱情   死亡   战争  
描述: 《永别了,武器》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作为小说的女主角,凯瑟琳·巴克莉不仅温柔漂亮,聪明勇敢,而且对爱情忠贞不渝,为了爱情能克服各种危险和困难。本文通过对凯瑟琳
爱情的轨迹:不幸·抗争·自由——从几个古典文学中女性形象看我国封建社会爱情文明的进展轨迹
作者: 胡晓靖   来源: 平原大学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   女性文学形象   抗争  
描述: 爱情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征 ,纵观几千年中国文学史 ,我们从几个女性文学形象身上 ,看到了婚姻的不幸及为爱情而抗争和对自由的追求 ;同时 ,这一组女性文学形象也为我们勾勒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爱情文明的进展轨迹。
< 1 2 3 ... 15 16 17 ... 57 58 5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