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意识的自觉与不自觉
作者: 薛朋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包法利夫人   女性意识   爱情观  
描述: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以客观真实的笔调刻画了爱玛这一女性形象。由于历史及个人的原因,包法利夫人独特而普遍的爱情观中有许多虚荣而不切实际的因素,但又不乏女性意识的某些自觉。
浅析《无名的裘德》中淑·布莱赫德的爱情观
作者: 王颖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   爱情观   叛逆不羁   矛盾  
描述: 本文通过对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淑·布莱赫德的解读,深刻剖析了淑在叛逆与保守中的矛盾与挣扎。追求自由的女权主义思想与恪守传统的道德规范的激烈冲突,无时无刻不纠结在淑的内心中,由此造就了淑内心中那份特有的叛逆而纯粹、传统而挣扎、彷徨而迷茫、矛盾而纠结的爱。然而,坚持纯洁而高尚爱情的淑,始终挣扎在痛苦而矛盾的心情中,并最终臣服在传统的世俗观念之下,亲手埋葬了她的理想爱情。
《荆棘鸟》中三代女性的爱情观
作者: 张康静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观   荆棘鸟   女性人物  
描述: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女性作家麦卡洛的一部著名世家小说.其中克里利家族诸多女性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以一个积极的角度来对克里利家族三代女性的爱情观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所有美好的爱情都是通过深痛巨创换来的.在澳洲早期移民时代,女性的爱情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不会受到其不可避免的爱情悲剧影响.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新女性:从文学社会学角度研究因姆伽特·可伊恩小说《人造丝绸女孩》
作者: 张虹霞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实现   爱情观   文学社会学   新女性  
描述: 18世纪中叶大部分女性仍旧操持着个人与家庭生活。19世纪妇女运动之后,尤其是在20世纪,各个生活领域全面的现代化进程给此种局面带来了革命性的转折。20世纪的前几十年间出现了一类前所未有的女性——“新女性”。她们洒脱不羁、狂妄自我,具有事业心,热爱文化生活,穿着时髦,思想开明。与自己的母辈不同,新女性认为命运,无论是幸福的婚姻生活,丰富的文娱生活,还是职业生涯的自我实现均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她们渴望独立、平等与自由。相应地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对新女性所给予的厚望也有所提高。尽管如此她们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个人愿
爱的变奏 化不开的情结:论张洁小说中的爱情观
作者: 曾晖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洁小说   爱情观   女权主义  
描述: ,最终冲破了男权话语的牢笼。吴黛英在《新时期“女性文学”漫谈》中指出,张洁的作品是“当代中国文学中女性和自我意识体现得最强烈、突出的代表,向广大妇女展示了一条自我解放的道路”。[1]张洁自1978年
明代中后期传奇戏中言情剧的发展轨迹:以女性形象的爱情观为例
作者: 戴晓园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言情剧   爱情观   明代中后期   传奇戏   女性形象  
描述: ,集中表现在剧作家们塑造的女性形象所持有的爱情观上,明代中后期传奇戏中的言情剧形成了以色、才、情三者相融合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婚姻观念。
由压抑到解放:西方文学作品中女性爱情观的发展轨迹
作者: 石锋   王欢   来源: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爱情观   自由   演变   平等  
描述: 在宏观观照西方文学爱情故事的基础上,分四个阶段分析了西方文学作品中女性爱情观的发展轨迹。通过西方文学史中女性形象爱情观的演变,清晰地展现了女性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追求平等、自由的爱情理想的艰难足迹。
论三岛由纪夫作品中的矛盾性
作者: 徐莹丽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死观   矛盾性   女性观   爱情观   文化冲突   三岛由纪夫  
描述: 三岛由纪夫在对日本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兼收并蓄中形成自己的独特性,他的作品经常出现一些二律背反的公式,例如,美与恶,爱与丑,优雅与暴烈,青春与老朽,诚实与伪善,希望与破灭等等,让人感受到三岛无处不在的矛盾性。他常带着一种逆反和冒险的精神来演绎这些相反相对的概念和思想,体现在作品中主人公的塑造中。从强烈的冲突中我们体悟三岛本人的怪异美学观,并从中分析出不种文化的影响和他所倡导的“文武两道”,以及他对天皇的矛盾态度,都影响着三岛创作中和种种对立因素的形成。本文分六个部分对三岛作品中的矛盾性作出梳理和认识。第一
空间并置,面容相似:对拜厄特小说《占有》的空间性解读
作者: 吴梦霞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空间理论   神话空间   《占有》   当代空间   爱情观   维多利亚空间   进步  
描述: 1991年A.S.拜厄特以小说《占有:一部罗曼司》获得了英国布克奖。该小说交织了爱情、侦探与文学理论界人士的生活百态。自问世以来,该小说获得了文学评论界的高度重视。当代批评家与学者随之从女性主义,神话原型批评及互文性等各种角度提出了不少阐释与解读。空间理论作为当代文学评论界兴起的一种较为新颖的文本批评方法,旨在打破时间在叙事中的主导地位,强调空间作为叙事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文学文本中的重要作用。《占有》中并置与交织的三个空间——神话空间、维多利亚时代空间及现代社会空间呈现出不同的社会景观空间。与此对应的是,生
宋玉:文学思维与“色”“义”焦虑
作者: 杨允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美女形象   文学形象   宋玉   焦虑   爱情观   采桑女   文学思维   作品   女性形象  
描述: 宋玉在多篇作品中塑造出绝代美女形象,在热情地讴歌女性美的同时,也表现出他爱情观中的"色"、"义"焦虑,显示出他内心感性与理性的纠结。本文将分析解读宋玉作品文学思维中显示出来的这一焦虑,揭示宋玉的审美理念、道德判断和艺术个性。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