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爱德娜】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相似的思想主题,不同的时代语境:论《光明的孩子》对《觉醒》的重构
-
作者:
林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
文化语境
卢守
爱德娜
-
描述:
小说《觉醒》(1899)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经典之作。肖邦凭借着深厚的语言功底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反抗社会传统的女主人公—爱德娜。《觉醒》被后世誉为女性文学的里程碑。《光明的孩子》是美国当代作家罗伯特·斯通于1986年发表的小说。该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着电影版《觉醒》的拍摄展开,其中爱德娜的扮演者卢安与爱德娜之间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赋予二人各自生活的特殊性。本文以爱德娜与卢安之间的异同点为切入口,深刻揭露男权文化在不同时代以不同形式对女性的摧残。本文标题为《相似的思想主题,不同的文化
-
从爱德娜的死亡看女性自由的困境
-
作者:
侯静
来源:
科教文汇(中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觉醒》
女性自由
困境
死亡
爱德娜
-
描述:
19世纪美国女性作家凯特·肖班的《觉醒》是女性文学的开山之作,描述了主人公从女性意识觉醒到死亡的过程。笔者认为,爱德娜的孤独和死亡是其觉醒和独立的必然结果,是当时男权社会女性自由陷入的困境。
-
爱德娜失衡的三界:爱德娜悲剧的原因
-
作者:
郝琦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拉康
觉醒
三界
失衡
爱德娜
-
描述:
《觉醒》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该小说在当代美国女性文学作品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觉醒》描写了女主人公爱德娜在外界的影响下,经过一系列的心理历程,成长为具有强烈女性主体意识,反叛社会,追求独立与自由的新女性的过程。纵观以研究此部小说为题的文献,发现大部分文章主题都集中在女权主义,写作手法等。这篇文章运用了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理论“三界”,来分析小说女主人公爱德娜的实在界、想象界、象征界,来解读爱德娜的心路历程,阐释造成爱德娜最终悲剧的深层原因:三界的失衡。拉康于1953年提出了“三
-
爱德娜:一位孤寂的新女性
-
作者:
叶富莲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征
孤寂
觉醒
新女性
爱德娜
-
描述:
凯特.肖班的长篇小说《觉醒》于1899年出版后,因涉及女性自我意识及性意识觉醒等在当时传统价值观中很敏感的问题而遭到广泛的非议。半个世纪以后,评论界对肖班的作品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评价。作为一位女性文学的先驱,其作品主题和在美国文学史中的历史地位随着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掀起而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觉醒》的主题对于传统评论家来说是很敏感的,但它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故事的女主人公爱德娜是一位中产阶级妇女。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生活舒适,无须为收入和支出操心。结婚六年后,她开始思考她生存的意义和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
-
爱德娜:一个孤寂的灵魂-评凯特·肖邦的《觉醒》
-
作者:
叶富莲
来源: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觉醒》
人物描写
长篇小说
爱德娜
凯特·肖邦
女性
-
描述:
在凯特·肖邦的长篇小说《觉醒》中,“一个孤寂的灵魂”是作家给予女主人公爱德娜的最贴切的标签。爱德娜的“孤寂”不仅体现在她的自我感觉上,还体现在她与周围人的关系上。爱德娜在孤寂中思考,在孤寂中觉醒。她对“妻业”、“母业”、贞操观的怀疑和否定成为后来女性文学中自我意识觉醒的母题。